“Maybe there is a beast… maybe it’s only us.”
✻ 內文持續校訂中,內含劇透請慎入;本文非一般影評介紹不喜勿入
PART 1: #INTRO 簡介
改編自延尚昊(연상호)2011年的同名動畫作品,「豬玀之王」( 돼지의 왕,英文The King of Pigs),是韓國串流平台TVING推出的原創劇集,劇情描述連續殺人犯黃景敏(金東旭飾)與警探鄭宗碩(金成圭)之間的對峙與糾葛,故事主軸實為黃與鄭於國中時代一同遭逢一連串校園暴力事件…此即黃的犯案動機。記憶的回溯、精神創痛的折磨以及啟動復仇的剌激點(trigger),伴隨著警匪之間的追緝與鬥智,還有加害者受害者20年前及20年後的各種改變…上述殊多面向在此劇當中皆有相當的刻畫…
以屍速列車(부산행)系列聞名的電影導演/編劇延尚昊,早年以動畫起家,動畫長片豬玀之王即為延的處女作。根據維基所述,該動畫以15萬美元極低成本製作完成,並深受今敏和古谷實的影響,劇本也融入作者個人過往經歷。豬玀動畫推出後不僅獲邀2012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在其他影展也拿下不少獎項,造就韓國動畫史上一大里程碑。另外除了眾所皆知的屍速和地獄公使,謗法系列和OCN的救救我2也皆改編自延的動漫作品。那近年積極推出原創劇集的TVING,劇本及劇集形式和韓國其他電視台/串流平台相比,都算極有特色,當中輕鬆小品路線的酒鬼都市女人們和我只是還沒有全力以赴都蠻推的,然而就劇本、題材和尺度而言,「豬玀之王」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因為本誌不走一般介紹性質或影評路線,所以劇情方面能說的有限,那此部份最後就大略記錄一些看點:
首先金東旭給人印象都蠻好的,但沒想到他可以將這麼黑暗+大尺度的內容演繹得收放自如。再來,此劇各方面頗冷調的,但不至於全憑視覺、風格化效果來營造氣氛,也沒落於恐怖驚悚類型片的窠臼(還好啦)。其實連說教意味都不太有哦,敘事上更不仰賴正邪善惡的既定符碼。意思是…這劇真沒在取悅大眾偏好的,而在不取悅不迎合的態度之下,故事有沒有因此說得更好?我覺得有。
雖然不至於被歸為“類型片”(genre film)~不為犯罪而犯罪,為復仇而復仇,為驚悚而驚悚而使格局設限,但Anx我主觀認為此劇一開始確實挪用了上述類型片的元素來「定調」或給觀眾下馬威~呷重味ㄟ哦,沒咧共你客氣ㄟ哦。譬如片中血腥駭人的“釘刑式物理去勢大展演”,這段是很有意義的,也算用得恰到好處…吧!? 獵奇一下下虛淵一點點可以的啦,但是這種噱頭再多出個0.00001%的話,片子就low掉走鐘了。OK,給過。其實這幕會令人聯想到一些歐美7~80年代被歸為cult片的暴力血腥/復仇電影,另外也想到金知雲的看見惡魔。之後豬玀之王其他集數就不再濫用這種視覺的、graphic的呈現手法了,且愈接近故事核心,愈刻畫的是心理上的創痛、精神方面的虐害,特別是黃與鄭憶起往事的部份,相較之下看黃復仇成功切雞雞貼貼皮放放血還比較大快人心。
OK啦,推崇編導的態度,特別是處理校園暴力與霸凌議題的時候,確實本就不該做什麼迎合大眾的修整美化,但其他作品/作者卻不一定懂這道理啊,功夫不夠也是問題吧。就…不保證達到我完全認可佩服的程度 (譬如教唆虐貓的橋段,主觀覺得必要性不足),但至少,豬玀之王作為通俗劇作(非高深艱澀的藝術片),並不會因此硬把重要、必須傳達的內容,給大肆削減、扭曲或者”消毒”、”包裝”成為大眾市場可接受、可感動、可消費的模樣。所以,RESPECT!
PART 2 : Violence breeds Lies
暴力。你必須懂何為暴力 才能明白自己身陷於中。懂暴力,你必須開始思考,而且是縝密、機智且犀利的思考。需要知識,需要資料,需要方法。但是,你腦子靈光嗎? 是否真有思考能力? 思考的餘地? 沒人可以在出拳打人的瞬間同時思考太多的。揮過來的這一拳,何止是暴力,暴力,又何止眼前這麼一擊!?
更甚的是,思考只是起頭,根本不夠,重點是你沒辦法單憑自己一人來斷定何為暴力。因為本質上,暴力從來不是單一的、單獨的。總是複數的,總是重複的,總是複合的,總是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形式呈現、散播。
「豬玀之王」此劇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它如何有力地、一針見血地、
刀刀見骨地…呈現暴力的一大極惡面向:服從。
服從。
服從與暴力的一體兩面。霸凌,逼你服從。
這劇就是厲害在這裡。
服從,確切地說,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死心蹋地+腦殘式的絕對唯命是從。失去理性的,狂熱的,充滿依存、無法自拔的程度。服從到這般地步,等同讓一個人對真相視而不見,並且判斷力與反思能力全然抹煞。於是服從,終究會成為謊言的溫床。於是,再荒謬的意識型態,再怎泯滅人性的威權極權,都因服從而茁壯。
要怎麼養出這種人性盡失的服從者?有沒有想到蒼蠅王?即William Golding的Lord of the Flies。豬玀之王我覺得多少致敬/借鑑了蒼蠅王,或許是小豬這個角色,或是孩子們膜拜的豬頭,或許教室是為一座荒島,但應該都不是很剛性、刻意的互文吧。那這裡提蒼蠅王是因為記得作者提過:如果小說中的小學生們性別不同的話,很可能故事走向和結果完全不同。這我和朋朋討論過幾回,還各從職場及生活經驗來分析。所以,一群男孩子聚/困在一起為什麼會演變到這等地步?跟女孩或跟多元性別環境相比,到底是不同在哪裡?
哪裡?這裡。豬玀之王提供了絕佳範例。
這裡:儒教地獄。
地獄。人造的,大量生產,前置作業就是…首先需構成一個強欺弱,大欺小,源源不絕持續製造暴力的環境。這環境、這結構,得有看門狗。看門狗,走狗,體制的擁護者與維修工,是師長,班長,幹部,或其他甘於做狗的人。其實在過往尚未民主化的時代,校長與地方教育長官,實質上就是政府的看門犬了,管地的。坐時光機回去說個笑話:教育是旨在教導知識。還是根本不必回到過去!?
再來,要使環境中的人們習慣於「不思考」。遵從命令,你不必思考。打與被打,你沒時間思考,痛苦,你是要怎麼思考。你的感官/快感被訓化得不愛思考。把草除平:「你以為你是誰?」讓人認為擁有自己的想法是尷尬彆扭的,講出與別人不同的看法是可恥、愛現的,是傻子瘋子的行為。排異,如此迫急。還有…自由思想是罪,批評上級與政府,死路一條。即刻還擊與伺機復仇? 當然要禁止,因為這些簡直是在鍛鍊動腦。可再補充,扭曲殘破的語文教育,更是思考力的最大阻礙,連話都不知怎麼說。出拳和出口,差別沒想像大。
不得不同意甘地的說法,暴力存在著一種最可憎最棘手的形式,那就是貧窮。各形式的貧窮。貧窮,侵蝕人性,摧殘思考能力。對貧窮的汙名化和無止境仇視是一種策略,對貧窮的美化和合理化是另一種策略,而這些都是謊言,都用來快速造就出一個把不平等視為常態,把剝屑視為威嚴,更把壓迫視作魅力展現的環境。
看門狗執行指令了哦!沒錢繳學費的毒打,沒錢補習的不教,出身低的學生…老師直接在台上開罵或開玩笑。班長最大風向仔。更精緻的套路多的是,劇中示範了不少。仇貧,仇女,仇異..重點在於發展出對於仇恨的依存與順從。
富對貧,大對小,師對生…對權勢的崇拜。父權。教條。謊言。都是符號、象徵,符號光鮮耀眼,人性死得徹底。
一個孩子崇拜、服從於這個體制,這個符號系統,這個系統則賦于他價值,唯能透過受暴和施暴,透過既定的權力、階位。沒有“真正的”選擇與自由。奪權,展權…打比他窮的,但他得被班長打,班長得被學長打…師長更是把持、強化、煽動打與被打的關係結構。師長之上還有教育長官,之上還有政府…持鞭者是下一個持鞭者的鞭子。
(確實,復仇第一步是得 “閹割” 那條鞭子的鞭子的鞭子的…)
到此環節,「服從之惡」將展露無遺。也可以這樣想像吧,服從的“51% attack”,過半了就難扭轉挽回了。服從,從眾有歸屬感,控制有安全感,征服有成就感,暴力有剌激感。下一階段,就是謊言的全面入侵。
謊言,全心全力 追崇於一個空洞虛無的信仰。明知虛空,也止不住追求。
謊言,其實人們甚多習慣崇拜殘酷,但將之冠以榮耀、忠誠與秩序。謊言,各種歧視、偏見,各種矛盾、邏輯失靈與顛倒是非。再來,更大的謊言進來了:優越。之後還有更多,更大的。
你覺得我還在解析劇情嗎?解說暴力與服從的生成原理?
其實我不過是在回憶過往12年的…國民教育。
“The paradox of education is precisely this – that as one begins to become conscious one begins to examine the society in which he is being educated. ” ― James Baldwin
Part 3:Not Evil, Evildoers (工程中
上面Part 2大約是在4/10寫完的,所以那時第9、10集還沒上架,不知道宗碩跟小哲原來是這樣。
最大最殘忍的暴力,施於小哲身上。而那暴力始自與之對立的…徹底的服從、無知與軟弱,亦來自整個環境體制環環相扣的敗落,而這敗落有著長遠的歷史、過去,亦穿向了此時此刻,直奔未來…尋覓另一個站在生死邊緣的孩子。
好難過哦,結果是這樣。看劇觀影十年哭一次的 結果第10集讓人破功了。而且為什麼寫這段的時候又在聽B.A.P的Wake Me Up😭
一個試著觀察過一些、思考過一些、反抗過一些 且沒有明顯施暴慣性與崇惡表現的“普通正常人”,在種種變數與契機之中起起落落,最後成為更大暴行的推進器。另一則次次反抗得俐落,思想足以撼動整個敗落的系統,但就差這麼一步,留下了遺憾,卻給這環境體制 敲出了破綻裂縫…
“In the blank wall of the world’s indifference there had appeared a tiny snakelike fissure” ― Vasily Grossman
都沒走出困住他們的「迷陣」,尤其宗碩,他的行為終究只是所在環境的總合,所在環境所默許、命令、影響的結果。宗碩這角色或許有些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的影射;想到鄂蘭所言:世上大多的邪惡與惡行,都是由那些無法決定自己是善是惡的人所造成的見Hannah Arendt, The Life of the Mind …
拳頭能打破的只是暫時,思考若沒打破,反而陷得更深更牢。中降頭了。20年後卻又引來以暴制暴,來自另一曾經試著觀察、思考的人。但他又能打破什麼?哇這劇有其細膩之處。
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一旦順從了環境的壓迫,便也順從了環境所賦于的套路~narratives。敘事體。很邪惡的東西,它表面上賦于你認知,實質上藉此箝制你的思想,透過它所教所授的語言與詞條,文法與書冊,理念與思絡…結果它讓你怎麼想怎麼說,都只能鬼打牆,像在森林中迷路,路走了幾小時後還是回到原點 (因為你沒砍樹沒自己開山闢路)。
賦于,明明可以賦于思想與自由,但箝制,唯有謊言、曲解與造假。
重點在於現實感的建立。無論人以什麼方式觀維去體驗,所謂”現實”本即充斥許多的複雜與未知,許多虛假與荒謬、變化與無解,許多缺陷與汙垢、創痛與失控…無盡地許許多多。但人各方面皆是有限體,於是對於無盡的理解,對無限的體悟方式,必須取巧,因此人對現實的認知過程,須透過各種濃縮、整合、抽象化,甚至杜撰、假設和想像,而這很吃思考能力與耐力,更會因應不同文化時空,不同情境與結構,進而衍生各式各樣的觀點、敘事及法則。
而這一連串抽象與整合的發展過程,有髒東西混進來了。
當中最髒最醜惡的力量 就是混肴抽象與現實 (混肴不是混合),將抽象簡縮和恆變現實,粗暴地劃上等號,使得那些自稱早已破解現實即為何物的人,得以領導、控制、統治、剝屑、濫殺那些為現實所困所苦的人。
豬玀之王其實清楚明白地陳列了一個「脈絡」,且不是純粹創作巧思可及的程度。這東西不假。這脈絡說是一個社會體系長年累積下來的“敘事套路”…更像是mindset或DNA的東西,或者inertia:慣性,惰性。它其實是一串宰殺式的排異指令,也是粉碎人性的SOP #奴隸系統
當人之所以為人,由卑劣無力來定義,當凡常正常,由多數多量來定義,那麼受害受苦的多數就毫無不正義可言,亦使得身為多數的人,註然卑劣。如水往低處流一般,如虹吸力一般,從眾力量便成為社會的(假性)向心力,而排異則將以極盡殘忍的手段執行。而真正的人,真正具人性、想法、感情且大肆反抗的人(其實更利於一個團體環境的發展進化),會變得很危險,若無策略無友盟,環境/系統跑個程序就可輕易消滅。重要的是,若無改善制衡的話,這般社會環境很快便會自取滅亡~熵化。
「我是人,你也是人」,這在類似豬玀劇中的校園/人工地獄當中不會成立;人是人,光是要如此定義,就需自我與他者並俱,也需孤立與群眾之間交互牽引,甚至定義過程得持續反覆,各方面慢慢累積。反覆與多元,只會存在於一個開放、平等、自由的空間。
再來就是神格化(apotheosis)的構成了。
p.s. 神格化≠變成神,而是變成人類所(誤)以為如神一般的存在,在許多情況下這是種謊言形式。幾年前閱讀Borges的「德意志安魂曲」”Deutsches Requiem“~故事關於納粹集中營管理員的自白,那時接觸過一篇論文Religious Subtext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Borges’ “Deutsches Requiem” (Lawrence, 2000) #文章連結,討論故事中“去道德化”加上神格化的心理效應,如何作為極權主義和大屠殺的一大根基:(簡單說)邪惡來不及重新定義,因為「無道德」被視為超越人類的神之能力,而人崇拜神力,尤其是軟弱又無知的人們。乍看和豬玀劇情關係不大,但好像可以拿來和宗碩的狀況比較一下。
「小哲不可以成為人,因為人(凡人)是卑劣如眾,無助如我,因而無法拯救我脫離苦難,無法帶領我戰勝階級優越…不,小哲他是英雄,是神,神的孩子…」不意外地,宗碩深陷於環境體制所”預設“的…一套古老、迂腐的神話(或玄學)套路當中。而脆弱偏狹的思想,亦總是栽在對於死亡的認知理解。「我不要服從班長與燦榮那些人,我要服從於我的英雄,而服從將成就一個嶄新的自我(嶄新的優越)。」、「與我一樣的人沒辦法救我,只有神才能救我。」、「人的話我不聽,神的話我才要聽。」問題出在這兒。宗碩是因為盲從了整個體制所制定的意義與價值觀,所以才把小哲視作為神,才會有這種思路/概念。崇拜勢力,服從威權。可更甚的是…
英雄主義,偶像崇拜,唯命是從…不止如此。我覺得小哲在宗碩眼中所象徵的可不止英雄與神,甚至不是一個“他人” 或投射對象,而是分裂出來的…一個新的自己、新的幻影、化身。蠻病態的了這程度。是心理/精神病理層次的效應。腐化人心的價值觀與環境,怎能不波及心理呢?
來做做防偽 開個題外話時間吧:
本段先折疊,繼續閱讀 請按本行綠字來展開🐸
↗ 記得這一集嗎?(伊藤潤二驚選集第四話「傀儡家族」Marionette Mansion,巴哈有) 我們剛談的人工地獄、豬玀劇中的班級,這一環境、體制、社會、世界,略可比擬為一棟“傀儡之屋”。
屋中無論階級、優越、仇貧…英雄…神的存在,以至於生死觀和人性、自我…各種抽象『概念』與『意義』的認知,始終都由屋子的「上頭」來決定、控制、支配、強行定奪,住在屋內的傀儡/人們沒辦法自行定義、自行調整。
因此,就彷彿上頭給這些人們身體綁了細線在操弄。我的想像是,上頭所制定的價值觀與概念…以致於人的恐懼、欲望、無知、錯覺…這些就是各種細線。傀儡師操弄著線、定奪著意義,這般支配靠的是暴力本質無誤。
有的人誤以為自己是屋主,有的人誤以為一路殺到上頭成為傀儡師就是勝利與自由,有人誤以為服從上頭 自己就是上頭的化身。細線仍繫在手腳關節,他們早已習慣被牽動,被限制的感覺,或不曾發現。並且人們從沒想過要走出這間屋子,去打造自己的家。他們大多不知道自己是困在屋子中的傀儡吧。
小哲的豬玀與怪物之說,覺得比較不是屋內(所在體制)的預設款,但並沒到完全不是的程度。就隱喻構造而言,小哲的想法簡陋、粗暴…有力,強到是股暴力。哲一直試圖突破這些操弄及定奪~他要扯斷身上的細線。或許是因為一開始早斷了幾條,首先是與父親之間的連繫…
父子? 回想那些班級中的孩子們從沒質疑過父子關係、師生關係、學長學弟關係,甚至把父子兩字後面擺上問號「?」都像是禁忌的,不可能的事。除了哲與景敏。
(真正的反抗都是從各種小地方開始的,小至言語的聲形意各部件,各種小小記憶的回溯反思…且有一就有二…渺小的個人記憶到整個國家、歷史的共同創傷記憶…)
反觀宗碩,我看他就頂多脫稿演出一下吧,跳了些不同舞步、揮了幾拳、發表些意見,就得意起來了,但不知自己身上有線,不知自身是傀儡,不知自己仍聽從上頭的傀儡師,更不知自己到底是自己還是別人。他思路是封閉的,個性上也沒什麼可以突破封閉性的優勢。就如剛說過,是環境總和,所以就算你剪掉繫住他的線,他也無法自己站起、行動。
神與人,優與劣,高與低…沒有思考能力的人,譬喻比擬以至於對各種概念的想像與理解,總是封閉的並止於二元對立。宗碩這種人不懂的是,束縛心靈的牽線脫落了之後,傀儡成為人而離開大屋之後…日子一樣要過,痛苦的依舊痛苦,殘酷的依舊殘酷。自由,追求自由不是簡單小事。而大屋之外還有更大的屋,豬玀成為怪物之後仍得不斷蛻變。小哲之後,還有…
景敏…或許他並非想像中那麼畏縮,且他更像是目睹線斷掉的人「原來線可以扯斷!」。長大後景敏一一拜訪同學老師的“傀儡屋分舵”,毀掉這些傀儡,切掉了各種繩線,至少…讓困住自己的大屋瓦解。
借伊藤的這個比擬來推敲一下好像蠻好用的。但其實伊藤原本的故事在結構上挻破格、出奇的,「敘事構造」的本身就是反叛與批判。寫得很棒。一則好故事,本即一把好剪刀~給傀儡們剪線。
p.s. 像豬玀與D.P逃兵追緝令,這些劇作勇於呈現事件本質,至少重點部份多以寫實赤裸為本。然而,現實的思索與再述,亦可從顛覆性的手法來下手~用另一個角度來觀看。譬如用超現實來看現實,用夢境邏輯…或根本不必,因在忠實呈現時,就已展露了 “到底哪裡現實了!?” “現實根本比魔幻還魔還幻啊!”的事實。
現實寫實不一定真實,浮動多變才唯一真確。超現實一點也不超,寫實其實假得很。但說真的,認知到作品與事件當中的各般虛實交錯,不是觀眾大眾的職責,而是創作者應有的基本功。
那…對於暴戾與服從已至極度麻痺的社會氛圍,硬式寫實風格可能沒想像中有力,甚至有點太單純天真,可破格型的手法,對觀眾而言恐又缺乏理解力、吸引力…對創作者而言負擔更是大。那大概只能各方面都由小至大漸近式做起了。
#未刪手稿 所以my god好噁心耶宗碩,但要再詳細說明可能又會被投訴文章太長了||| 換個角度來看,他可能也有點像…藍色恐懼(Kon Satoshi’s Perfect Blue)的經紀人和女主!? 你自己不知何為自己,他人卻覺得他是你!? 分裂。可以討論看看哦。精神病理、心理變態、病因與徵候…但人們都知道這有多病態嗎? 人都不知何為暴力、何為霸凌、何為不正義,又怎能看出這般扭曲!?
“The reason for evil in the world is that people are not able to tell their stories.” ― Carl Jung
也難怪景敏(這角色)要復仇,難怪每一場謀殺都是有主題的展演,還要寫日記~用自己的言述構思,可以扭轉、化解宗碩那種心理效應,至少可依此不斷提醒自己:宗碩是錯的。寫作很具破壞力的,它不是記憶的拷貝或思緒的紀錄,而是轉化,暴力般的轉化,劃破時空的轉化,每一筆一劃都是刀割,鋼筆筆尖中縫如血淌流。如上述宗碩那般狂熱與病態毫不罕見,在現實中亦然,而反制這般病態的方法除了報復之外,通常是創作…p.s. 關於類似的神格化與英雄情結,還記得有一則「鬥陣俱樂部」的評解講得蠻詳細的(YT連結於此),雖然不能硬作類比,但電影中那些盲從泰勒的人是什麼心態…覺得可以和宗碩、景敏做做比較。
好,折疊區就到這裡結束:>
寫到這邊,覺得在此所觀察的這些角色,劇情與環境,無論是隱喻杜撰、社會縮影或生活日常…
絕對是邪教大溫床。
“May the forces of evil become confused on the way to your house.” ― George Carlin
好,那麼Part 2和Part 3所聊的,就一些片面、暫時且私人的觀維,採一兩個角度來觀察推理,不是唯一,不怎完整,也不一定正確(都會慢慢修正補充)。記得友人說過我擅於相中一些別人沒發現的切入點來深掘,掘出新東西,就大約這種玩法。那Anx自己也很喜歡閱讀其他觀影心得和討論,有時就算簡短幾句簡單幾字都能為我解惑。很棒的大家都很有想法。
豬玀真不是一部容易咀嚼的劇作,尤其對殊多成長過程有過相似經歷的觀眾而言,劇中一些橋段恐喚起傷痛記憶(我的話是因劇中兩條時空線來回反覆,讓人略感不適,會跟著憶起自己年少時代的黑暗日子),這部份就請觀眾稍加注意,閱讀本篇時也一樣,畢竟文中陳述並非100%紙上談兵,會寫這類分析的人多少有些經驗與聽聞的吧,所以覺得承受不住了就關掉視窗,沒關係的。真的,身心健康最重要,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
剛剛一開始有一句話:「霸凌,逼你服從。」然而文章寫完後,我的觀維角度反而變成「霸凌,施暴源自服從」(換句話說:因服從上級、崇拜上頭的權勢/有體制環境撐腰…而施暴加害)。是個循環沒錯。這角度,就可以參考D.P 逃兵追緝令。豬玀探討的是校園/未出社會的孩子,D.P則是軍隊及軍政體制。社會、國家與歷史呢? 薄荷糖 (박하사탕)~前陣子才看(4K修復版),整個被震懾到…無法形容的。關於暴力、霸凌與邪惡本質,再寫實的片子都有,觀眾也有,但反思與討論呢? 還在抵擋眼前一拳又一拳吧…
#4/23補充 至於結局…顯然編導沒想要給個“詩性正義”式的收尾,觀眾也有權不滿。先站在編劇立場推敲:如果事件圓滿如願,觀眾是不是又會回到原有思考慣性? 又覺得戲劇就是戲劇,只是一個主角不幸遇到霸凌的故事,或認定世上諸多霸凌與暴行,(反正)都會獲得正義、天譴,因而觀眾便停止思考,停止質疑所在現實現況。是說上述觀眾思考慣性~是建立在對暴力的麻木與消費傾向,所以恐怕不單是一部劇集收尾收得好,就能撼動個什麼的吧。但你劇還是要編好啦。
那麼到底要如何延續對於校園暴力與霸凌的關注? 只能說無論是豬玀這套劇集或上面提到的…觀眾幾句簡單描述,都是起點,小火種吧。倘若在座的讀者們真要付諸行動去研究、理解校園暴力與霸凌問題,或許得先從心理和環境下手~由微至宏各方面觀察,且牢記:任何形式的暴力,皆從來都不是單一孤立事件,“單一”是人們可笑荒唐的錯覺罷了,而暴力的猖狂,始自人們對於暴力的各種誤解及無知,無知則多為環境結構使然,亦總伴隨著對於暴力的麻木及順從~一代傳過一代/演化成精神心理問題。
那就觀眾立場則會覺得…收尾做得大快人心也無妨吧!? 畢竟此劇調性上還是偏犯罪片、類型片的題材,到第11~12都蠻明顯的啊,並且就算不是以最高標準來審視,也的確有些細節拿捏方面…就不怎樣。那我算還有個創作者這種觀維,若換這角度來思考,則覺得就算編導在不取悅不討好的前題之下,還是得把故事說好。豬玀編導是不至於榮升刀片蒐藏家的行列啦,然而韓劇收尾收得好的不在多數耶。所以給過嗎?ㄟ…算了,先來期待接檔的具教煥好了(p.s. 2022/5月更新:結果怪異爛到笑,我覺得不行啦)。
( 這段先醬🐽
「…於是豬玀的王者進化成為怪物。」故事結束了⏯️,但怪物也只是個小寶寶吧,所以換你繼續蛻變了,繼續進化,不斷破壞過去的自己。蛻變,直到這頑惡暴戾的世界停止吞噬你,但那天不會到臨。 #最後感想
↘ 這張劇照好喜歡
FINAL Thoughts
好,心得就寫到這裡了。都是週末追劇時邊看邊寫的。目前先這樣,最近太忙寫得很倉促,有空再慢慢修。p.s. 我們家文章都較特殊、具實驗性、強調觀點觀察~比較像是我透過電影看到了什麼,而不是我看了什麼電影。所以絕非一般資訊報導,非既定影評格式(老實說很討厭時下影評),再加上長文&用字措詞皆有防偽防抄的考量,所以讀的時候,真要稍思考一下吧,需自行整合,不懂的地方跳過就好,對不上電波就別勉強,且勿鑽牛角尖,勿有錯誤期待,不喜勿入。
(話風一轉) ↘哦耶我有截到微笑東旭!肉肉小手要再找…
↗ 這張幕後花絮的照片很喜歡 image by KEYEAST
原來不止我知道他手很小😆金東旭以前演『特別勤務監督官趙長風』的時候完全萌大叔mode而且很搞笑,那時他有特別增重所以小手手也變肉肉的,就是有手部特寫啊!所以攝影大哥也略懂? 記得是辦公中的一對腫腫小肉手(不過在哪集忘了)。金東旭身高不高+手掌迷你size+說話聲音瘋狂好聽+有歌喉+愛看棒球。靠夭現在才知道他有演咖啡王子…那 是 他 哦!?
↘哇剛搜到這個,這他對吼!? 哈哈哈哈貼一張圖毀掉一篇文。
↘影片在這裡…聽不懂但感覺他蠻享受搞笑的,拜託下次接個爆笑喜劇吧
之前豬玀追到第六集那邊有點不舒服,太沉重了,變成睡前要看幾段叉人翻唱aespa和IVE壓壓驚(超吵超瘋),但看來這集小手阿旭上SNL療效應該不輸(絕不降key的)哈姆基現媽🐹…其實最吵最狂的是宇宙少女的團綜,豬玀還不必動用到宇少啦
沒有結尾,就此草草結束。未來有空再校正。股拜!
本文完🐷
CREDITS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1%AC%E7%8E%80%E4%B9%8B%E7%8E%8B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King_of_Pigs_(TV_series)
https://ko.wikipedia.org/wiki/%EB%8F%BC%EC%A7%80%EC%9D%98_%EC%99%9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B6%E5%B0%9A%E6%98%8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eon_Sang-ho
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自行截圖
LINE TV 觀劇連結:https://www.linetv.tw/drama/13084/eps/1
Friday 觀劇連結:https://video.friday.tw/drama/detail/2346
TVING 觀劇連結:https://www.tving.com/contents/P001565742
★本文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轉載。例外:非商業、非學術性質的討論與記事,且為台灣本地作者+台灣本地網路平台,便可做少部份、合理的引用或重述,使用時必須附上出處來源 ”from Anexcursion“ 或標示本文限定認證碼:anx83728,如此方便我搜尋,你也不必事先告知;引用時勿有扭曲、仇恨煽動、政治目的或任何濫用意圖。重要:影評粉專或商利性質文章完全禁止引用毫無例外。△本文暫不接受任何詢問與討論,未來若有規畫會再附上FAQ投遞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