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shortstory
本篇為本誌作者所撰之原創小品集,更多說明介紹請見頁尾附錄
話說…
Rod Serling 羅德瑟林、Ray Bradbury 雷布萊伯利、Isaac Asimov 艾西莫夫、Josef Hausvater 浩斯維特、Arthur C. Clarke 亞瑟克拉克、Bunny H. Angstrom 邦尼 H. 安格史東、Frederik Pohl 佛雷得利克波爾、Mary Wollstonecraft 瑪莉溫史東克夫特、Kilgore Trout 克爾哥楚勞特、Albert P. Johnson 艾伯特強森、Usula le Guin 勒瑰恩、Martin Silenus 馬丁賽利納斯、Philip K. Dick 菲利普 K. 狄克以及多位同行科幻小說作家,退休後長居於第四空間某小zone的客製火星地表上,數年來除了持續寫作出書之外,近日更經營起短程夢旅行業~將著作改編成夢境 ,將閱讀轉換成眠夢…並跟我們這幫電影學院留級肄業的「製夢傭兵團」a.k.a. THE CLAN 常有契作關係…
上次敝家車手代我的班去跑業務,就帶回了幾包老人家們贈送的「福袋」說要給我們”進進補“,當中不乏一些新舊皆有的奇想點子與靈感,格式上頗像你們的世界的ƧↃꟼ基金會資料保存系統,但也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吧,因為福袋裏的點子,無論再怎荒謬離奇,都是一些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實例…對你們的世界次元而言。沒鬼的鬼故事,你們世界很多的。本社特約研究專員兼文案小編的蔡老師🐸(人稱慢吞吞美少年🐢)將這些福袋裏的叮叮咚咚小點子稱之為逆SCP~NaN-SCP= So absurd so inhuman and yet just too common to believe so~絕對無法隔離保存。
先來開箱瑟林先生的『惡之鏡』,又稱「希特勒之鏡」Hitler’s Mirror~據說創作靈感來自21世紀的科幻作品「黑鏡」Black Mirror以及殊多當下時事,並改編自、濃縮自他生前的幾部劇作。可惜這種福袋送的點子大多只是”試用版“,故事全貌沒辦法完全解碼,原作者也有意把這些樣品預告當做「考題」來考驗我們。與大師們比起只是一群噗嚨拱的本團,這題這麼難恐怕答不來的吧!? 但禮包都給人家收了啊好意思繳白卷喲!至少也努力一下唄…對嚒吼蔡老師!? 暫且在研究員忙著解題(改編)之餘,就來跟你們聊聊瑟林的這個點子,味精不會加太多(嗎),但不足還是留白的地方,你們就得自己去發揮想像了!
「你有發現鏡子變得不同嗎?有的話你得當心了。因為這表示你不屬於群眾大眾,表示你不為群眾們所追崇狂熱的政治領袖所動,表示你將見證一場人類史上最慘烈無比的腥風血雨,而這場浩劫是首播是重播…你自己心裡有數。」
試用包包裝背面是這樣寫的。
正面的話…
「鏡非照魔,乃造之也。數人持鏡,即有成魔者。」
這我們小編加上去的。
( 以下內容修訂中,敬請見諒 )
REPORT#00 PR0LOGUE 前置作業:解碼之前的瞑想儀式
I. In Search of Secret Mirrors
“Even the articulate or brutal sounds of the globe must be all so many languages and ciphers that all have their corresponding keys—have their own grammar and syntax; and thus the least things in the universe must be secret mirrors to the greatest. “
—Thomas De Quincey (1785-1859), from The Collecting Writing Vol.I / p129
此段話來自德昆西 Thomas De Quincey(1785~1859) *參見The Mirror of Enigma/謎的鏡子,白話解說就是…這世界上再細弱再非理性再無法捉摸的聲聲語語,也都會存在各種符號或語言性…因而,世上最微小的事物,都可能是大事物的「秘密鏡子」。
從我們的次元看來這全是白描,而且昆叔在他那年代就有微物及數位的概念了好棒。下面這些描述則是好心暖:「天空一片令人生懼的深淵無垠實為幻象,實為我們透過’鏡子’感受到自身內心的洞淵所在…所以應該反過來想…如果我們看到了銀河,那是因為銀河實際上就存在於我們心靈之中。」#真正的小宇宙
“Videmus nunc per speculum in aegnimate…a skylight through which one might submerge himself in the true Abyss, which is the soul of man…We should invert our eyes and practice a sublime astronomy in the infinitude of our hearts…If we see the Milky Way, it is because it actually exists in our souls.” — Utor Vestri Illucio III, 894 B.C.E.
所以上面幾段敘述裏的“鏡子”是在比喻什麼呢? 而所謂的比喻或隱喻…又何曾不是煙與鏡的魔法幻術呢?
(( 繼續閱讀 #readmore ))
II. History is an immense liturgical text…
再聽圖書館長引述自古書:這就是人。其實人人在地球上都在象徵著自己所不知的東西,如同言語符號有能指卻無所指的情況。這世上沒人確切明知自己是為何人,無人知曉人來這世上目的為何,更不知人的情感來自何方,思索又應向何事,甚至不知自身真正真名為何…
「因為歷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禮拜書典,而書中每一小小的字母標點之價值並不亞於整章整節的內容,並且這番懸殊大小之別道理到底何在,相互之間的影響又何在,更是無從斷定並深深隱藏的。」
~…La historia es un inmenso texto litúrgico donde las iotas y los puntos no valen menos que los versículos o capítulos íntegros, pero la importancia de unos y de otros es indeterminable y está profundamente escondida.
鏡子……
所以呢?
抽象思考的一大步。亦是抽象思考的不可能性…及不可不能。看來就算在電腦數位皆未存在的遙遠古代,對人之心智而言,各種抽象化的符碼、符號、言語、文字…本即片片明鏡。
當然,人本身也是。一個個的不同人~你、我、他。
意與寓,情與感,懼與慾,思與智,知與不知…透過鏡映投射又投射,引申又引申,流轉又流轉,分解又分解,循環又循環~片片明鏡、顆顆形與意、層層朦朧、座座海市蜃樓、陣陣輕煙裊裊。然而從神學時代到後真相世代…人鮮少知悉如何好好看視這些小鏡子,或如何透過鏡像的原理看明白自身為何,以致世界萬象,宇宙萬物…或許這些事物人類本即不該知其全貌,但我總感覺…人對鏡子的所知所悉,至今根本遠遠遠~遠不及那些本該無解及未知的層面…
III. Evil, the Face of Total Needs
這就是人。人對於各番人事物~當今特別是抽象化的、符號化的層面~ 始終擺脫不了吸吮消費先於一切的天性…的黑暗面…病態面。
思索? 體悟? 觀察反映? 傳導轉化? 都沒用了。
對於概念,對於資訊,對於意義,對於符號…人總可輕易墮落到類似「嗜食症」(binge eating) 甚至「異食癖」(pica) 的地步。不斷、不斷地狂吃硬吞,以此取代一切思考;看別人嘴邊叼著的符號意象,妒忌眼紅想強奪。口慾、性慾、權慾與各般焦慮、瘋狂與暴戾的的奇美拉式縫合體…人們眼前的資訊。
無論是什麼,人只管瘋狂啃食能啃能食的,人要的只是能爽吃、吃爆、吃到吐、吐到哭、哭到昏倒…醒來全都重來一次。很快就會麻痺了,但停不下來的,很快就會嗜得更激烈、更失控,但一切只會重覆、重覆、再重覆…
…直到眼眸都長出一排利齒來了 #進化 #靈感來自The Corinthian
看來像是一種精神黑死病啊! 中產階級最無免疫力嗎!? 後物質時代的流行通病嗎? 換個角度來看,所見不過是人類本質上飢餓與攫食的精神化、符號化…抽象化、數位化、虛擬化…不過是人類文明的步步演進階段之一:吃出一條血路,條條血路通羅馬。可以提醒你的是…每當社會時代歷經驟變轉捩,這病的病情便會直升pəndem1c,且蔓延惡化的速度一代比一代還快,比極端更極端…
這些有關嗜食、攝取符號資訊的比喻,亦可延伸至一種對某事某物無法自拔、失去理智、不惜一切不擇手段的絕對無限急求 ,無限支配,無盡佔有。是有什麼可以急成這樣求成這樣? 權力? 優越? 性慾? 恐懼? 不…最接近正解的應該是「空」,空洞,欲望的面容。而這便是一番邪惡,一種無可救藥的「著魔」。
Hence, “The face of evil is always the face of total need….” 想起這段來自小說Naked Lunch (裸體午餐) 的描述,把話中所喻的白粉、毒品與癮君子的狼狽樣兒換成今日人對資訊的病態式依存,這些類比依舊成立。
IV. 本段小結 And so it goes….
這是個嗜食狂所霸道橫行的頑惡世代~符號的嗜食,嗜血的掠奪,暴力式地強迫餵養,同時思想思考愈漸凋零稀有,空無先於真實愈趨常態,人就這樣步入自己所欲所求的地獄漩渦。
頗搞笑的是我們一幫製夢傭兵,如今就像卡夫卡故事裏的個個可憐蟲那樣,淒淒慘慘夾陷在思想知識與嗜食嗜血之間…沒胃口了…一口都吃不下……
( 原先草稿還有這段:哪有! 我們個個都呷百二的啦!還就地為您搬演起了愛麗絲夢遊實境大戰白雪壞壞公主:魔鏡啊魔鏡~我 要 吃 爆 你!歡迎觀摩敝家附設幼稚園畢演綵排,我們是幼幼版的蒙提派森~YOLO YOLO 盡~情~搖~掰 🤡🤡 )
人心墮落、道德淪喪、平庸之惡崛起、思考的失能失敗、戰爭掠奪起起迄迄、極反人性的殺戮層出不窮…但是我們人類蠢到現在還拿官僚主義來做為民主制度的基礎,是要指望什麼!? 這就像是已有心臟病的人想說得了癌症再精神分裂一下就會完全康復一般。
抽象的認知,精神的成立,語言符號的流轉…然後…暴力,邪惡,媒體。六個不同的篇章,其實都在同一個故事,起承轉合起又承,但你不知道故事的名稱或主旨寓意,就如你根本不知自己在這世上到底象徵著什麼,為什麼而活。至少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無論是小字母或大段落,你我都正在這故事當中,浪遊的浪遊,失落的失落……
深感所有的理想與希望,早都被人類(包括自己)叉在叉子上狂吞猛咬,出血三分熟,罐頭午餐肉。我自己(包括全人類)也都被吃得死死的;領悟過來為時已晚,不,是也無能為力。To Serve Man 或是 A Modest Proposal?
於是人就坐愣在自己吐瀉出來的一灘臭酸腐肉上,坐看愛麗絲如今演到哪…演到第五號屠宰場最後灰姑娘坐上了馬車,愜意地笑著。
((( ☺️ )))
REPORT#01 魔鏡啊魔鏡 ( 納粹時光機/本故事唯一正片部份 )
沒錯就是如此這般荒謬虛無,接下來我們何不來好好回溯一下人類史上貪嗜符號成癮的場場「流水席」曾經辦過哪些經典代表的饕餮饗宴…
而此刻瑟林先生的試用包,彷彿化作了過往某一場惡名昭彰的“酒神大會”的入場門票。
有請諸位食客老饕😬,一同來研究一下菜色吧:人到底是吞吃了不少的什麼,才落得這般地步呢?
調一下時差,1932 年 7 月 28 日的柏林,二三十萬人參加了一場盛大聚會,回家後在鏡子裏便看見了嶄新的自己,二三十萬人的全都換成了同樣的一張臉,在鏡子裏。那同樣激昂亢奮的神情,那句句振振有詞的空洞。以上摘自瑟林先生試用包裏的手稿。
於是一群跨越時空的賞金獵人,將那些鏡子偷偷調換成來自不同時空次元的…坐太空船來的舶來品,片片明鏡絕對正常無虞,但情況還是一樣。所以是他們看鏡子的方式出問題了吧! 接下來獵人們駭入了這些照鏡子的人的視覺神經裏,再來又遁入海馬迴裏,邊緣系統裏…
獵人們隨之體驗的…
但丁神曲的地獄之旅與之相較 都僅是遊樂園一般歡愉舒心…
又再快轉至西元1936年於柏林舉辦的奧運大會現場~是的,真實畫面資料而非我們家拍的夢境(可以去姑狗搜尋)~來看看眾人鏡子裏這張臉這身形的本尊,被鏡頭捕捉到正坐在觀眾席…如此激昂亢奮地…止不住地瘋狂發抖晃動,實難不知此即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使然的症狀:很明顯的,人在嗨,安非他的命。幾千萬人的精神領袖,歷史上的大獨裁狂人,竟是這種癟三臭毒蟲的貨色!? 就是啊,但可別以為甲安藥癮能致人反形(huán-hîng)到這般地步,我們談的可是數次大規模的大屠殺呢…
本團一幫不同次元的人看法是這樣的:政治是人類社會最毒的頂級毒品。吸食器是媒體與科技,如同湯匙與打火機,而從政客到平民,人人皆會上癮。
瑟林試用包裏的資料更指出,人民變成的那張臉的本尊這個人,自從1932年那場聚會起,他開始在鏡子裏看見自己的臉龐化做千百條蟲蛆蠕動般的幻影,蟲還集結成一張不斷幻變的面具。如此這般癮君子慣有的幻覺,他視之為重生,國家的重生。這畫面毫不新鮮。看來阿平兄~平克佛洛伊德稍早也收到了同樣的試用包了,但是解碼的步策跟我們不同。
「那一條一條的都是什麼? 是台下十幾萬的群眾,還是凡爾賽條約裏的字字句句呢?」
是理智、意義、真相與良知的千千萬萬次斷鍵失序所鑄所繪? 是輪舞曲一般反反覆覆的是非倒錯?還是民心如水直往低處流所致的無底黑洞呢?
你也幫忙想想看吧!
這幫嗜吃空洞妄念的群眾,這幫口慾難耐的大眾,這一飢餓數年失落數載的新世代…上帝君王早己不信,宗教哲學條條教條卻早為之搭建盲從之階,且空茫與困頓,貧窮之困境,更早己惡化為其心病頑疾,使之無所理智覺醒。
蔓延幾世紀的朦朧迷霧,如今已結晶成為一只只明鏡…或只是人的視野如今錯亂不已~迷霧化做煙絲,一絲絲直接嵌在眼瞳裡。Mirage is the new Visage。直接眼前一張臉,一面表情,一身姿態,一陣狂熱奮慨,一只比機器神更神奇的清楚明暸大解答~大救贖大補貼…
國家機器,意識型態,民族主義,集體催眠…的最速效化,最大膨脹。
發生了什麼事了? 就是當二三十萬,甚至全國六七千萬的群眾看了聽了之後,他們全以為自己就“直接”變成了他。他們真都以為變成他了! 就這樣直接變成了! 他們真的以為這樣就可以耶!?!? 這是什麼偽科學還是民俗療法啊?不止只會狂吃猛吞,還以為吃什麼 就 會 變 成 什 麼 啊!?
他們全以為事情如此簡單、如此奇蹟:我們都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我們。
忘我啊忘我,一瞬間拋下自我,一瞬間主體轉移置換…
魔鏡啊魔鏡……
({({( ⬜️ )})})
REPORT#02 披著上帝袍服 (後續:海邊的榮格爾專訪)
「我於1930~40年代一連串的自主研究之中得到了相當的結論。希特勒的魅力出自一種根深蒂固於德國文化的變相自卑情結,變相但深獲共鳴,當然,當然更挾雜著極變相的彌賽亞情節。更甚的是,希特勒的魔幻魅惑力,主要是建立在他本身精於『服從』的能力上,而不是眾所以為的超凡高人一等姿態,不是個人的口條才華與舞台張力,更不是美式速食娛樂影音作品中反派惡煞們為所欲為的行徑。
就拿妳在製作的科幻故事來比喻:希特勒之鏡。我視之為『潛意識之鏡』或者『群眾意識之鏡』…
(( 繼續閱讀 )))
希特勒確實以一番類似鏡映的效應,站在極關鍵的位置,以人為鏡,以眾人為鏡屋,去投射出眾人所慾,眾人所懼,並將之裹以各種”戈培爾風“的煽動性元素~無孔不入的媒體文宣,來加以符碼化、象徵化、擬人化,展演出來。也就是說,他及他所屬的政黨體制,旨在將群眾的潛意識轉化成主意識~提煉成國家的象徵意志。提煉方式難不說粗暴:截斷殊多邏輯脈絡與虛實分界,如此極反常理地硬將「國」與「人」兩個概念給“接植”為一,更將原本屬抽象層次的”概念”,給強制實體化,成為具體的一體一物。換句話說都是極端的”造假”策略。那我們來看看哦…譬如國即人,人即國,而人即純正,國不純正便亡…明明是一連串言語符號與抽象概念,說者與聽者卻皆不將之視作概念,而是直接的事實。
於是,妳不可忽略的便是…文字、句法和符號結構原理,對民眾而言本即用於“服從”,服從遠遠勝過詮釋、理解與記述。進而…透過僅僅一段的文字,人就這樣輕易地被去人性化了…成了僅僅的一個記號…空記號……
但這怎麼可能實現呢? 抽象怎麼實體? 概念怎麼實物化? 鏡子裏的幻影怎麼成為真人真物? 國家的概念怎麼變成國家一具實體? 純正怎有可能100%切實純正?符號怎可能消除人性?…人民? 榮耀? 精神!? 怎麼可能…
妳先想想看一個人的認知、思維、語言觀、道德觀、時空觀…這些由什麼教于? 由什麼影響? 由誰來操弄支配? 並且…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已皆窮到、病到、無知到、飢餓到、瘋癲到、淪落到…到自尊/尊嚴都實實然被剝屑得見骨的程度,進而思想與自由全全然被殘殺抹滅了,甚至這一切皆循自歷史與傳統步步演進而來,那就…毫無不可能了。
而這毫無不可能…使他們瘋到去執行多次大規模殘殺抹滅,還視其為救國救民的Die Endlösung (Final Solution 最終解決方案)。這真的很殘忍,很瘋狂,所殘殺的不只是性命與自由,還有最基本的是非對錯…之存在必要性。加害者自身的對錯尤甚。所以不會有一個納粹信崇者真心認為自己錯了~錯不存在,對不存在,都不必存在。
「是啊,就像是…一個餓到發昏的人,沒力自行畫餅充飢,甚至是生是死也搞不清楚了,於是出現一群肖小來代勞,甚至將代繪的假餅幻影以謊言與殺戮包裝成神蹟。餓昏的人看著其他人屢屢遭受戕害覺得無所謂,反正自己是既得利益者,那群肖小又把利益包裝成優越、榮耀、不凡成就、苦盡甘來的勇者……當然那群肖小得確保有許多人一直貧窮飢餓。」
那麼,妳若仔細爬梳各種資料記載中希特勒對於聖經文本的詮釋與看法,倒看得出他在語言文字、抽象概念與符號意象方面的各番顯著特徵/病徵~譬如對於意義和形構之間的處理、轉化,從中大可假設此人心理上自我認同的發展過程甚有問題。可他的病絕非個案,他根本只是整個體制及全國人民構成的“群病”之中的一小部份,他的作為,則是群眾性精神病理問題之最大化結果。而別忘了,在此談的群眾及體制,沒有一者是憑空出現的,一切皆為長期累積及交互影響所致。
累積…是關鍵。無論透過你那套鏡屋的比擬,或我口中潛意識提煉成主意識的形容,恐怕到此你已看出…這批群眾最大的凝聚力,莫過於一心一意邁向死亡與無機的意念。而說是意念,倒不如說是欲念,說是欲的本質,倒不如說欲的失靈,無法避免而常態化的失靈。說穿了不過就是拿眾人的飢餓、恐懼、痛苦、絕望、迷惑與昏庸無知,做為鞏固國家體制的向心力。說穿了就是黑暗的引誘,瘋狂的共伴共鳴。到此所言即是19末~20世紀初歐洲歷史的縮影。是的,全力邁向死亡的心意,這並不是一個完善體制所需所求,然而體制的不完善…體制一向不甚完善卻也一向會自我修正自我破壞…所以為何淪落到這等地步!?這便是妳的“改編夢境”得處理的議題了。
於是,各種意識形態的把戲技倆,只是一些傀儡繩線;各種符號意義的堆疊,只是一些儀式性的咒語施術,一些粉飾與拖延。酒神式的?死慾驅然的?戰爭機器原理的?各番解析觀維各有千秋,妳怎麼看都行,但都無法否認他們齊心期待自我毀滅消亡的事實…的”慣性“。慣性,看看他們期待自毀之餘,同時期待痛苦與消亡…得先發生在他人身上。
「所以鏡子沒有改變什麼,沒有施術使他們成為希特勒…」
「是的,他們本來就是相同的,一體的。透過分裂與投射來置換、變身。幻術的建構,意識型態的幻術。妖術。」
「然而現在問題是,人們竟開始欣賞起了自己的倒影…沉迷於中…但會變得這樣,也不意外呢…」
那說到潛意識…對了,剛才我用了“擬人”一詞來形容,希望妳不會太過望文生意。說是擬仿真人實物,倒不如說是擬仿一只僅仿及人體形構的機器人偶 (Automaton),這妳有學過的,很明顯與真人二元般迥異的假人。刻板的生動,情感的截斷修剪,毫無幽默,毫無意外性,毫無餘贅、瑕疪、歧義與消解,令人窒息的100%控制。他給我感覺這人披著從上帝那兒偷來的袍服,但內裏只是幾根簡陋的木條架著一顆充當心臟的咕咕鐘。但是再怎荒謬駭人,卻皆如大眾所願,如大眾所需。這就是我親眼近看希特勒本人所得的第一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實為令人毛骨悚然~毫無人性的人竟就這樣毫不避諱地大肆展現自我的無所人性…
奈何這正是人民所欲,思考的失能使致權力權慾在人們眼中成為一股股巔峰狀態的魅惑力,於是他們崇拜權力,權力展現便離不了殘酷與人性的抽離,於是他們對殘酷有所憧憬,他們視人性歿滅為一種神蹟。希特勒只是這一整個套路的頭號服從者…就是他…最具奴性……」
訪談內容就到此;引用來源:H.R. Knickerbocker, “Is Tomorrow Hitler’s?”, Omnibook Magazine, February, 1942, page 134;推薦參考:1) Carl Jung Psychoanalyzes Hitler: “He’s the Unconscious of 78 Million Germans.” “Without the German People He’d Be Nothing” (1938);2) Essays on Contemporary Events: The Psychology of Nazism (這本我沒看)
REPORT#03 Map of the Soul, in crumbs…(of sands and mirrors)
♪ 拋棄封閉的思考方式,
殺死我們的 正是狹隘的思想與視野,
好好看看鏡子裡真正的自己吧!♪ [rap🐰per]
\\\ 🐰 ///
如果你追求的是真實,你會透過鏡子看見各番層次、各種角度的真與實,以及各等人性百相,世界萬貌。言語之鏡,情感之鏡,自我之鏡,他人之鏡,知識之鏡,歷史之鏡…如果你開始追尋這般追尋,看著鏡中真正的自己,那一面鏡子便會引向另一面鏡子,一片反射會折向另一片反射,無終無盡,你將於中自由遨遊…沉思省悟…一陣又一陣,平行又交錯,一個時空又一個時空……
但你不會找到你想要的。運氣好點的話…你會得到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種種…
如果你所求之知既非真亦非幻,更非實與虛的分界分野,那也無妨,如此鏡子更可千變萬化,可以是門扉,可以是渺小沙粒,打開門扉是一古老的新世界,沙粒的串結是流沙與海天一色的無邊無界。儘管遊你的蕩,你的遨遊,會使你成為當中的一小小顆,一小小片,晶晶亮亮,鏗鏘鏗鏘…等待或不等待,總會有雙眼眸追著你浪流而去的方向……
…縱然是你不想去的去向。
(( 繼續閱讀 )))
_心靈地圖 /
在我們這邊的世界之中,所謂”無損”的心靈地圖是為此物:我身為製夢者在微調委託人/夢旅者心智狀態時,屢屢發現所謂共感 (empath) 的作用力若施展適當,會促使人不時地判斷、調適自身與他者他物之間的種種距離,種種差異與同步,以致更加了解自身與所處時空之間的關係,並且一切都是動態、浮動的,時時刻刻一步步都在變化。
簡單說就像是交響樂一般~且是幾百個篇章同時混音交疊,如億萬顆音符的聚聚合合,音符又像大大小小皆不規則狀不同材質的水晶、原鑽、玉石、珍珠、琥珀、珊瑚、貓眼石、星星與隕石…一顆顆一粒粒頗有詩意韻律地交互折射,織合成一片光映之絡~絕美的Galaxy 2 Galaxy。人腦是無垠宇宙的一張張拍立得polaroids~是最寫實的抽象,任何形皆有 因而無所形,任何意喻皆是 所以無所指無所喻。
是啊人類心智是很奇妙的,而這就是我們製夢達人的舞台、影格、底片或賽璐璐片,而我們也是你的…夢與思的珠寶經銷商,你們則是我們的…0與1…ON and OFF….
只要人不視渺小為無力,龐大為萬能,不視短暫為剎那,漫長為永恒,那你與我便不再有所虛實之分,如此夢與現實之間所隔的 也不過僅是一扇沒上鎖的門……
可這兒所說所談的,都不是瑟林故事中的惡之鏡。所謂的惡之鏡,是片無思鏡淵。說是鏡淵,倒不如說一灘死水。
然而……
曾為我們帶來深遠啟發的作家們,如今皆已成仙,成仙後卻仍時時惦念著當年所寫所繪的一張張心靈的地圖輿圖,一頁又一頁的側寫臨摹~studies of Maps of the Soul:曾經卓越精巧,鬼斧神工,甚至還因太過精彩生動,而淹沒了所述真實、所喻人性。於是從此虛淹沒了實,實淹沒了幻,幻枯楬於與海一步之差的沙灘上…真無所真……
太遲了,仙人們這才紛紛委任本團一幫庸材傭兵,來去為其卷卷鉅作做 “撿骨”、”掃墓”…修復…重建……
隨著時空必然的流轉,必然的風吹日晒,再多絕美的圖表終究難逃碎裂、腐朽與被人遺忘的命運。而歷史依舊是歷史,邪惡的依舊邪惡,人類的昏盲兇暴更始終猖獗。書是永生的嗎? 不確定;閱讀與知識的傳導傳承…還有用嗎? 不知道。如今作古的圖紙碎片散落於21世紀真實荒漠八方四處,日漸塵歸塵,土歸土;聽說有沙漠的地方,就有埋沉於中的人類思想與著作,有流沙,就有詩語與夢,但人,奔向的總是蜃樓海市,海市蜃樓,一大明鏡,無垠,無洞,無出口。
當天邊起霧,便是這片明鏡生魔之際…
看多了,便不足為奇。
思鄉的流浪 /…/
在來到無限圖書館長駐定居之前,製夢小隊員工們一路上錯看千萬遍世間無數鏡像與幻影,一樣看著無垠的天只見人生無盡絕望與空茫。只是再怎離譜錯看…都還不至於良知理智與希望全然被抹滅。為什麼? 恐怕是因為榮伯所言的「群眾力量」沒能逮到我們這些人天性散漫的心吧!像我實在是提不起勁來追求什麼渴望什麼的,但至少我不受一些虛假可笑的事物所動,不論多麼地受歡迎,多麼地主流。
說到這個,我們組裡有人是一輩子都在盼望自己的小小國家能夠獨立的Milky Why銀河系認證之國際邊緣人。怎麼說呢,或許國情所致吧,他/她似乎骨子裏始終有股背離群眾、質疑體制的習性(在我們小隊裏也一樣,是個脫隊大王),或者血液中流著擅於忍受孤獨、老是往外緣邊陲跑的DNA(所以都派去出差做外務從不在家)。
這位員工說自己在所生長的文化族群中既不算主流,也沒啥紮實的認同感~「我的族群? 問題是我也得先擁有一個吧!?」的確,他對民主法治及獨立主權的追求皆為眾人所求,她的盼望真沒那麼稀少雞肋,都還是民意根基。問題是其所在社會之民主民意,結構上是否依舊依存於威權殖民時代的剛性同質相吸? 意識型態的囫圇生吞? 當然這亦攸關世代差異。倘若那社會已邁向流動異質複合體的發展,那她/他也不得不堅持自己的孤立啊。
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書裏都好說,書外真難做。所以,身處一個個看似理念契合的群體之中,他/她總覺得…自己好像明明一直在家,卻還沒回到家中一樣…還在想家…思鄉…流浪……
也好,什麼⊠▓▢▇⊡█▤▨ 都困不住他/她,無論到哪都像個幽靈一樣,漫遊於人去樓空的天堂與地獄,走遍世間這一環形荒漠;報公費出差,下榻一幢幢海市蜃樓…
唯有窗門敞開,才能明見
天邊又再起霧…
上工啦!製夢小作家~!
REPORT#04: Epilogue 後記 ▓▓█
((( 讀閱續繼 ))
…魚兒魚兒水中游,有些因水的無所不在而不知水的存在,有些縱然深深感知著激流的來去,卻無法描述。時間與生命,渾水與盲魚。你我不過是獨眼的啞魚。
那無所不在的,我們透過故事與幻想,形容它為某種鏡子的化身。我們借用科學物理來探討光與影、形與義的反射原理,我們引用童話故事來活化鏡子的魔法幻惑力。可有時推理得太單純,言語與想像太過扁平,竟就以為一人即一鏡,事實上一人一鏡屋,有限又無垠,鏡面更可微細到與人體的DNA/RNA相通互擬,密密麻麻多線折射,一片迷朦,無一不是印象派畫風,無一不抽象,但盲魚見不著,啞魚說不出。
有時候人都不知道自己只是個投影,所追尋的自我與意志,思想與信仰,存在與孤寂…根本只是他人、更上面的人、上面的上面的人…的默許指令。有的人明明不知道自己僅是個投影,卻能脫離投射與倒映,自主地舞著自己的舞,自由地走向自己的路…從虛的走出了個實,實又走向更深的一片虛…不斷循環,生生死死,來來去去……
大環境→鏡子迷宮→人與人→鏡子之屋→圖繪、書本律法以至所有符號語言構成的事物→歷史書卷裏的小小符與碼→小小符號再分解成更微小的元素→在宇宙各番線性非線性時空中循環流轉~跟製夢兵團一樣是超時空浪遊達人,而且還因超微小輕盈而延續力強。每一大環境之鏡之影、碎片殘影,透過時空透過各種媒體,全會一丁丁一點點滲入至入心人體…生吞活剝,吸收再吸收,分解再分解,存留下來的微小數碼,更滲透至體內無所不在的核酸序列…一刀刀狠狠劃破▓,血痂又將之“包膜“成為█。
當然這一整個發展過程…本該倒著說的:人自始自終都由這些小小小碎片所構成。(本小段部份向獵人🐨致敬)
我們這邊的世界,多的是這些歷史,這些體制,這些夢魘的「逆向工程」,以及各種改編、翻玩…AU、PARO、RPS、Oo0o°C、PWwWP…任君挑選。其實敝社THE CLAN就時常透過一種流行於本域建檔人員之間的“微粒活體晶圓” 파ア란オ호イ랑ト이ラ들來穿梭於過去、現在、前世、今生、未來等等一站又一站的…驛站與歇腳點~一陣又一陣的虛與幻,夢與實。
但能扭轉的有什麼?能啟發的是什麼?能解救的…又算什麼?
經驗、創傷、記憶與反思…是能做點什麼,但能做的到底是什麼?
共感與同理,傾聽與陪伴,跋涉千山萬水…不,是跨越一陣又一陣的次元,在宇宙中無所盡頭浪流連…可遇到的終究不多,找到的也不多,一個個世界始終由少數的良善與愛心所撐起,少數,渺小,當你看它脆弱,它又變得堅韌,當你看它堅韌,它又…
除了做做小生意之外~旅遊業、補教業、服務業、娛樂業,我們就只能這樣碰碰運氣地…堅持己道。
所以…從遠古的長城,到二戰的古董魔鏡,從極權到民主,從集權到個人主義……
我們能做的,是留于後世一扇扇小窗,並在面面鏡水窗扉 開始起霧時,用手指寫上…
這次 就來一段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名言 #MLK:
“If you can’t fly then run, if you can’t run then walk, if you can’t walk then crawl,
but whatever you do you have to keep moving forward.”
// trans: 如果你不能飛翔那就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走,無法行走那就爬,但無論如何你必須持續向前
HIDDEN█TRACK█▓後記█的後記▓█的後▓記█的…
後記的後記的後記…目前僅草稿狀態/論述未成型,找到這邊來讀者您真的太…閒…惹😅~
希特勒之鏡,H1tler’s Mirr0r… █1█▓▓█ ▓██0▓█…
無盡的0與1,科技與文明,資訊的瘟疫,邪惡大躍進,反智主義的崛起,真實的凋零…這種印在暢銷書封面的屁話 我們小編🐢一律格式化改成:
魔鏡啊魔鏡…
(((( 📻 📺 🖥️ 📱 ))))
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社群媒體…媒體媒體,不再是資訊與意義的載具,始終是暴力與慾望的結晶,更是你們每天吃到爆吃到吐的東西…媒體媒體,在2020’s,在我們眼裡,一切彷彿榮榮阿北想起近看希特勒的震撼感~那個咕咕鐘傀儡人。更甚地說,像是現在我們在各大社群網站TL所見的,是“富江版”的同樣鬼東西,甚至是電馭空間的江江~病毒、程式、基因、陣列、原始碼的形式…搭載人性的冰冷、破碎、赤裸裸、血肉模糊…失控無助地狂嗜著邪惡與墮落,四處茲生,到處散播:怎麼切開,就怎麼複製,怎麼死的,就怎麼活。不過是邪惡的其中一種雛型。而群眾,再殘酷的虐殺都不會弄髒自己雙手的群眾,天天跟著富江姐姐到處按讚、發落、帶風向、逼人走上不歸路。聽完演說回家照鏡子的人們,這世紀化身鍵盤俠躲在「黑鏡」後施暴行兇~不知開了幾個分帳裝了幾層proxy哦。
我們電馭化的富江姐姐同時還是奇愛博士Merkwuerdigliebe的化身呢! 就電影中那位坐著輪椅當過納粹黨工的火箭科學家…跟總統同一張臉,跟小職員同一張臉(Peter Sellers一人分飾三角咩)。
這種類比可以一直玩下去啦,像敝團首席“製夢達人” ~Mr. Filmer, a.k.a “電影人” (他是頭家嬤的存在/看我的故事一定要先認識他/最新“定裝”是嵌合蟻無尾熊🐨) 還提到一部電影叫「著魔」(祖拉斯基的爭議名作 POSESSION):片中依附於房間角落那滿身鮮血膿包不成型的…W克蘇魯風T怪異生物F。敝家電電認為那噴血怪物恰如今日政治、社會、媒體、人類的慾與懼一同亂倫共生而成的 “天殺的大他者” ¹,而人民一個個則是此片當中最著名橋段的化身:在地下道歇斯底里抓狂抽搐的女主角:她口吐黏稠稠像洨一般的嘔吐物,嗥喊著對大他者的這般失序過激之愛…又哭又吐又狂笑……全部限動直播給大大看 ²。
p.s. 1. 之前陸續有讀者來信詢問什麼是「大他者」,但心理分析非我本業所以能解釋的很有限,總之此一拉岡的心理分析術語,極籠統解釋為大環境&社會體制群體的象徵。而從相關研究與論述所得知的是,在心理認知上人/群眾往往對這般無形象徵,會somehow將之有形化甚至擬人化,在極權、父權體制之下更是明顯,各環境文化的大他者形構及作用上固然有所差異;那麼專業定義請自行查書;2. 當然Possession此片解讀體會的方向不止如此,宗教意象、當年波蘭的政治動盪、共產體制、男主角壓抑的同性傾向…可個人覺得此片現在很時事,就看你看不看得出來而已。
唉唉…2020’s,台面上一個個腦滿腸肥毫無治理能力的虛妄代理人,他們死忠服從的是…是媒體,但是是數位化多媒體,是溢過整個地球的資訊大汪洋大死海。比死更冷,比虛更空,甚至政客們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服從什麼了~當局者最迷。
如今21世紀,媒體不再只做國家機器的附庸道具,誰附庸於誰早都明著反過來了,更甚的是這兒所謂的“誰…誰”指的已不再是什麼特定的人事物,也不是什麼既定體制結構,而是形貌樣態不斷流變,想化身成啥就化身啥的浮動複合體~一個scene,一個situation~群眾結構更不如同過往那般同質相吸,這樣是好是壞…只能說先都別太樂觀。
所以…富江姐姐傲人的體質,奇愛博士的虛妄野心,噴血蘇蘇的血淋淋黏TT…當今媒體呼個風喚個雨都輕而易舉,為了權力,為了商機,為了為所欲為,玩玩族群撕裂,再說唱民主真諦。政治領袖更全由其調教豢養:老大哥一條龍生產線。媒體能拱誰就能毀誰,畢竟它化身面面黑鏡,演算法跟大數據把持在手裏,以魔法映現出民意的幻影…這麼熟悉的老味道,來自羅德瑟林的試用包。
這種類比可以一直玩下去,聽電影人與小編老師們的舉例,我也想到了些什麼~想到當今時事各般亂象,想到政治的各般醜惡與邪門,對於權慾與支配的執迷著魔…腦海中總會浮現另一部庫柏力克電影裡的一幕:
關於這一類比,我無法再以文字解釋下去…
是的,在這無詩的世界裏,媒體這嗜血的畸愛博士用盡詩性正義蠱惑民心,使之無知反智反到上癮,同時政客們在玩著人獸不分的雜交遊戲。而在地下道廝吼嘔吐的著魔女子…下一個就是你。
怎麼樣?
受得了嗎?
要來投靠我們夢夢小隊了嗎?
的確,你可以靠夢境神遊與各種奇幻封包來調解一下,鬆一下餒。
(駭客任務的) 藍藥丸嗎? 吼那個是安慰劑啦!紅藥丸!? 那個紅心加味姑嫂丸而已啦|||
溫馨提醒:所謂的”藥效”只是讓你覺得你好像還有所選擇,所見的”顏色”只是讓你覺得選擇之間似有不同,可藥效退了後,無論藍的紅的紫的黃的西瓜糖的…你還是得再選一次哦! 每次都要。
更進一步說的話…第一次的選擇其實不代表什麼,因為你眼中的紅 久了都會變成藍,藍久了就會變成紅,但是當你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你下次還會再做同樣的選擇嗎? 那麼下次的下次呢?
是的目前說的都還是很籠統、抽象、簡化的概念。世界萬物的運作存在著各種形式、各種陣法結構,然而,AGAIN,當你知道了這些道理後,那麼那些當初象徵反抗、尋真的紅,或者象徵秩序與體制的藍,你還會繼續做選擇嗎? 既然都到這地步了,對你而言所謂的選擇與拒絕…依舊存在嗎?
好啦…為感謝玩家們長年來的支持,敝社即將推出會員答謝禮~七彩熊寶寶QQ軟糖版的跨陣體驗夢旅藥丸…yes地球人已經有人夢到過我們的廣告惹!夯拎夯拎(=肨奶hàng-ling=babyfat)ㄟ醫生長得蠻像我家電影人的說:
謹記:你們不是沒有了知識、良知與幽默,而是知識良知與幽默,現在跑來我們第四次元這裡了!
所以來我們的小小ZONE”試乘”時,要不要順便帶一下本店新款真實感福袋? 靈感試用包?
Total Recall 託託夢的宇宙小旅行?榮邀HALA HALA一路陪伴尼?
瞇一下整個bundle就會當漏到你腦裏哦!
一個晚上就可以遊遍海柏利昂全集再加個基地三部曲。作者正版授權的哦!
還看什麼網灰啊,XXXXXX級超殺導演剪輯版尤杜洛斯基之沙丘魔堡…早就拍好前三季挫咧蛋蛋你來~!賽博叛克2o77?賽咧滾啦 我家遊戲的規格屌打你們2020代簡直神棍程度的伺服器賀某!
還有呢!
敝社每年還都會舉辦夢境黑克松跟即興接力尬夢Cypher大會,歡迎報名!
歡迎來踢館啊!! 一起來跑團啦!
哦慢慢來啦,都夢得到的 不急不急…
再工商一下~本公司最新案子是改編自「駭客任務動畫特集」的一系列夢旅RPG/GURP,那麼現在開始要徵選一些內測玩家了,我們設計師開出的應徵條件包括:需具電競相關資歷、相當的體力、耐力與腦力,且擅於解題、擅於發揮想像力、擅於跑動線、跑酷達人尤佳,或至少能夠迅速適應夢境所致的各番身心反應。
新人熟客都歡迎哦! 來玩來玩啊!
///(-續-)///
(本段夢境由XXXX製夢有限公司 榮譽冠名贊助;
本公司為無以名狀之國@瓦干打鯤島之觀光夢遊特約商店;4月 MMXXI)
and so it goes….
( 完 )
註解: Notes, Citations, Booklist, References (partial):
(按我展開 #readmore )))
以下工事中:
●除了文章註解(以下)之外,本誌作者不分析、不解釋、不翻譯自己寫的故事,也不下指導棋教讀者如何閱讀理解。說真的都隨性看看就可以了,然後按按彩蛋連結&善用搜尋引擎和維基百科。
a. 本篇主要向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致敬:致敬集數包括Rod Serling主持的1960年代原版(黑白片)之S2E6 “Eye of the Beholder“、S2E9″ Deaths-Head Revisited、S2E29 “The Obsolete Man“、S3E6 “The Mirror“、S3E24 “To Serve Man“、以及S4E4 “He’s Alive“。“He’s Alive”這集Serling本來想拍成電影但在他生前這願望遲遲無法實現,唯有大幅刪減劇本的濃縮版以陰陽魔界集數呈現,不過我沒找到電影版的劇本,所以內容 就 用 掰 的 。本篇靈感亦來自個人極推的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多則短篇以及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
b. REPORT#00當中,本誌成立以來不時引用的這套全集,這次引轉述/改字/超譯了第二冊第120頁「謎的鏡子」當中殊多段落。中英版都有參考,英版用的是此篇譯本:Translated by James E. Irby From Labyrinths (1964) 這本的實體書手邊也有,文章位於page 209;使用的中版由黃錦炎所譯,位於p.122第二大段最後;沿用此位作家的文章有趣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他口中的“原文”是抄自何書,又或真有此書還是他捏造的虛構古書。然後『卷帙浩繁』這種成語我死也想不到,想得到的只有”Utor Vestri Illucio”這種鳥東西😂
c. REPORT#02 “海邊的榮格爾”的部份,靈感源自Open Culture文章:Carl Jung Psychoanalyzes Hitler: “He’s the Unconscious of 78 Million Germans.” “Without the German People He’d Be Nothing” (1938),內容介紹榮格爾如何解析納粹的生成崛起,並取材自1942年H.R. Knickerbocker所探訪撰稿的雜誌文章。REPORT#02便根據這些資料做再述及改寫;因為我有加防偽與改述(味精加敲多ㄉ),所以讀者若著重於此研究的正確性,請務必以來源文章為主,亦可能要再洽榮格爾的Essays on Contemporary Events: The Psychology of Nazism(我沒看)。
d. REPORT#03 部份取材自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1981)第一章,但我有’different takes’~和老布構想不同(其實很少和他構想相同);
本段前言 “♪ 拋棄封閉的思考方式~”,引用/超譯了B.A.P的“Hands Up”歌詞
원래 진짜 답은 없네
애초에 문제 따윈 없었으니 널 꺼내
똑바로 봐
Let’s look around
전부 갇힌 사고방식들을 벗어나
우릴 죽이는 편협한 생각과 시선
거울에 비친 진짜 너에게
Lyrics written by Andy Love, David Amber, 방용국(方容國) , ZELO, JQ, Bae Seong Hyun, and Hong Seung Hyun.
e. REPORT#04 為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格言 “If you can’t fly then run, if you can’t run then walk, if you can’t walk then crawl, but whatever you do you have to keep moving forward.”
f. ABOUT THE CLAN :
讀者若有印象的話,本誌原創短篇系列 #幻旅紀實 自2016年開始便有夢境浪人Dr. Papers、製夢家”電影人”、車手、雜貨店小說家Julian Rain為主角的各種故事,後來漸漸發展並融入同人創作手法 e.g. AU、 PARO、RPS…etc. 至今角色們已發展成為一幫『眠夢工作室』、『製夢傭兵』,暫名”THE CLAN” ~ 靈感取自韓國男子音樂團體몬스타엑스於2016~17發行的迷你專輯 《THE CLAN PART. 1 LOST》、《THE CLAN PART. 2 GUILTY》、《The Clan Pt. 2.5: The Final Chapter〈BEAUTIFUL〉》及其主打單曲 “걸어(ALL IN)” 和 “FIGHTER“的MV內容;
THE CLAN的梗不止在本篇出現,相關影射致敬已經用於本誌攻殼介紹文最後。
這種在夢境中旅行、出任務、製作夢境內容的題材/梗,在電影、文學及科幻小說歷史上早有先例,範本頗多,毫不新鮮~艾西莫夫、勒瑰恩、今敏皆有此類題材的作品,Anx我也常做相關資料查詢,不過基本上自己的構思、版本、深度、訴求、風格與旨意等各方面,還是建立在自身的經驗、觀維,以及…夢境(真正夢到的內容),所以無法大幅模仿前作,也無法滿足於閱讀既存故事內容,還是得自己寫出原創的東西。
☆本篇故事準備+撰寫時間約從2020/9月到2021/4月。
●本篇「惡之鏡」的體裁並非制式的小說故事,也非常態的讀書筆記,而是將兩者結合為一~好像有故事,好像是筆記,好像有角色與場景,又好像只是對話紀錄。
並且本文混合了自身原創(original)、引用(citations)、臨摹(studies)、翻譯(translations)及借鑑致敬(homages)之手法,亦具一定程度的實驗書寫(experimental writing),然而運用這些手法類型的旨意訴求,是為更順心地表達,更適切地保存所思所敘。
本誌曾有三篇風格體裁與本篇類似的作品:1. 向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以及雷奈Alain Resnais致敬的專文In a garden of forking path (2016) ;2. 疊合卡夫卡與伊藤潤二短篇的門、洞、旅者、時間 (2020, 翻譯+改編)。反之,Anex我的“正宗”原創故事是一本自讀之書或少年肖像等等中/短篇小說,讀者若仍不解可加以比較。
●本誌任何改編、臨摹翻譯以至致敬借鑑的內容及材料皆以”前人”作品為主,且須為已公開、出版並廣為人知的材料,若非前人作品,則會以大眾文化可及的主題及媒材為先,或者至少相關公開資料皆可查詢得到;我也以年代久遠的經典著作為首,因此除介紹性質之外我不使用熟人、旁人同輩或推友讀者的材料來創作,也絕不默許提供自己的原創作品內容給他人使用。
☆目前參考資料依舊工程中。本誌創作的引用、借鑑內容通常會以超連結嵌於文中,透過上下文提示,或在附錄(這裡)另作說明,但不保證全部都能列出,多少會有BUGS或純粹遺漏的地方,這方面讀者發現該列的沒列好的話,可以連絡我我會補上。
●封面圖像:電影「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劇照 #screenshot
版權/聲明/使用注意: Disclaimer and License
(按我展開 #readmore )))
DISCLAIMER: This is a work of fiction. Names, characters, businesses, places, events, locales, and incidents are either the products of the author’s imagination or used in a fictitious manner. Any resemblance to actual persons, living or dead, or actual events is purely coincidental. 本文為杜撰作品,內容純屬虛構,本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等等不應當和現實世界產生直接對應聯繫。
All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blogger doesn’t claim ownership to any of these photos. 使用圖像為原作者所有,並非本誌作品。
P.S. About machine translation: My stories are all written in Taiwanese Mandarin (zh-tw) with massive amounts of local slangs, borrow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as well as puns and wordplays. Moreover, the writing style is prone to be polyglottic and experimental. Therefore I don’t think my writings can be properly machine-translated. And I’m not going to write in English or translate my stories into other languages. I’m proud of the language(s) I write stories with. So if you have problems reading some machine-translated passages in my stories you can contact me via FAQ and I’ll see what I can do. 本誌文章不適用機翻/軟體翻譯,我也不翻譯不解釋自己的作品,此些原則之外若閱讀過程/理解上仍有問題可透過FAQ與我討論看看。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이 저작물은 크리에이티브 커먼즈 저작자표시 4.0 국제 라이선스에 따라 이용할 수 있습니다. この 作品 は クリエイティブ・コモンズ 表示 4.0 国際 ライセンスの下に提供され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