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a dimension as vast as space and as timeless as infinity. It is the middle ground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 between science and superstition, and it lies between the pit of man’s fears and the summit of his knowledge. This is the dimension of imagination. It is an area which we call the Twilight Zone…”
#Hand-picked favorite episodes #simple notes #memorable quotes
意外應景的新文章~~~ 看陰陽魔界、慶讚中元m(-_-)m…
本系列為夜半書寫嚴選的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 1959~64原版季數回顧筆記。注意~ 我們聊的是60年代由羅德塞林先生 Rod Serling 所主持的全黑白原版系列,不是任何的重拍版哦!! 所以不是史蒂芬史匹伯伯監製的電影版(1983),不是1985~89或者2002~2003的影集再版,也不是2019由”阿皮“喬丹皮爾製作的重返陰陽魔界影集。不過也別小看黑白原版哦! 論劇本、演技以及拍攝作的成就看來,原版還是有原版厲害之處,並且一些經典集數現今看來一點也不過時呢!
此篇介紹為上集,內容包括陰陽魔界第一季與第二季的分集筆記,嚴選18集,集集經典。第三~第五季的介紹則另於下集刊載 (目前只寫完第三季)。
p.s. 介紹內容大多有劇透,煩請讀者注意。還有此文篇幅極長,建議將每一集當做一個章節或者一則短篇故事看待,並且分批閱讀為佳…或隨性滑滑頁面、看看圖片,再選定今天要讀哪集的介紹…這樣玩也不錯哦!
(注意)錯字持續校訂中,敬請見諒!
Season 1 (1959–60)
第一季,嚴選10集。
S1E1 “Where Is Everybody?” #無人空城 ←每集名稱的中文“超譯”,方便記憶嘍
“The place is here. The time is now, and the journey into the shadows that we are about to watch, could be our journey.”
1959年10月2日,陰陽魔界誕生之日,此日觀眾首次在電視上聽到主持人Rod Serling(兼創始人/主要編劇) 說述他所擅於說述的故事:各種非比尋常的故事…
“Where Is Everybody?”是陰陽魔界的開播集,也是所謂的前覽導讀~ 相當稱職的導讀:在短短30分鐘內,此集就將獨屬陰陽魔界的氛圍、其不同一般的敘述邏輯、其極具前瞻性的拍攝格局…全部都給一次呈現。而之後陰陽魔界的每一分集,格式上就會依循首播集這樣~ 先由Serling先生親自上陣做個簡單的開場白(故事不同開場白就不同),依此帶領觀眾進入故事之中~進入一個個迷幻離奇的境遇,最後Serling再出場做個小結。
並且首播集可不貪心,以陰陽魔界的平均水準來說這故事都還算好懂:
一位年輕男子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荒涼小鎮,鎮上沒半個人影,他自己也失去記憶忘記自己是誰。他不斷呼喊,不斷尋覓,就是沒人,接下來他開始對著鏡子自言自語…最終這股極具壓迫力的孤立感把他逼至臨界點。他真的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倖存的人類嗎?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後記:觀看此集時有稍稍回想起洛克哈德森主演的Seconds (1966)~以前Cinemax播過幾次,就感覺氛圍有點像。此外很喜歡這一集的攝影手法…相當鮮明俐落,一點也不過時,後來發現陰陽魔界真是外景一條龍~ 像是第一季第7集的”The Lonely“、第15集的”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第二季第24集的”The Rip Van Winkle Caper“…等等,取景都不輸當年的電影規格…
S1E5 “Walking Distance” #步行之距
頗客觀地來說,陰陽魔界從開播集到大約第16集都相當具可看性,大約到17、18那邊稍稍可以喘口氣,就故事沒那麼緊湊了,之後又會再出現一些好東西。像第2、4、6、7集個人都蠻喜歡的,但本特輯不走以往那種”地毯式全方面分析”的路線,所以沒提到的集數就請各位讀者自己去欣賞體會了。
第5集 “Walking Distance” 是許多劇迷心目中的經典,氛圍有點玄,同時有點暖,無論什麼世代,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深深了解這故事的寓意…與暖意。
Martin Sloan是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36歲的他在廣告界甚有作為(所以是元祖級的”廣告狂人”哦!),但是繁重的工作、緊湊的行程、索然無味的都市生活…他迷失了,他迷惘了,他快瘋了! 他想逃離這困鎖他的生活,但如何才做得到?
假日一趟隨性的兜風,他來到鄉下一座加油站,在與加油小弟攀談的過程中他得知加油站與童年生活過的小鎮”Homewood”相距不遠~ 走一段路就會到了。於是他便將車子留在加油站給小弟整理整理,人就試著步行至Homewood看看。
Homewood的陽光依然和煦,街道依然如舊,還有假日公園一向熱鬧無比…就連Martin小時候常去的藥粧店,也依然兼售飄浮汽水(加冰淇淋的),而且還是他孩童時代最愛的口味,價格也跟小時候一模一樣。他一開始不太在意,後來他請教路人自己童年住處要怎麼去,才發現鎮上竟也有個孩子與他同名,而當他發現那位同名的孩子時,孩子竟正在做他小時候做過的事:在涼亭的柱子上刻字~ 原來那孩子就是他自己! 就是童年的Martin! 這時他才查覺不妙…難道是……
Martin找到了小時候的住處,但父母根本認不得他,甚至還把他趕走,於是他到公園的旋轉木馬找小Martin~記得孩童時代在涼亭刻字那天,晚上還去了公園的音樂舞會/園遊會,玩得非常開心。可是Martin實在是太焦急了,他匆匆忙忙的好像要跟小Martin說什麼,但小Martin看見這奇怪的陌生大叔只是一直跑一直跑…後來受驚的小Martin被他嚇到而摔傷了腿。
Martin想告訴小Martin的是:現在就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你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未來不會再有更多的旋轉木馬,不會有更多的棉花糖,不會有更多的音樂晚會。我只想告訴你…現在的你最快樂了! 就是現在,就在這裏…
後來Martin父親發現年長Martin掉了的錢包,他看到Martin的駕照與一些來自未來的收據,他大約明白了這是這麼一回事…
Robert(父):「你得離開了,這裏容不下你,這裏沒地方容下你的,你懂我說什麼嗎?」
Martin:「我懂你的意思,但我還是不懂…為什麼? 為什麼不能留下來?」
Robert:「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都只能擁有一次…或許這樣的夏天每人只能擁有一次。那個男孩,那個我所認識的兒子,他才是屬於”這裏”的男孩,而這是”他的”夏天,就如你小時候同樣擁有過的那年夏天,所以別佔奪了他的夏天…」
後來Martin的父親還交代他說:「或許當你回去(回到原來的時空),你會發現那裏也有旋轉木馬與音樂晚會,或許你只是沒找對地方,或許因為你老是往你的背後(過去)在找,所以下次試著往前找吧! 」(完)
後記:看完這集覺得「回到未來」整個弱掉了…還好啦。玄妙的是Martin的老爸說”這是屬於他的夏天,請你不要跟他分享…”,彷彿意味著我們的成長便是步步踏尋於不同的分分秒秒,不同的分分秒秒又已是不同的時空,不過一旦踏過,就不能回頭,因為經驗值會累積、環環相扣、相互影響。
而像陰陽魔界所示,那個過去可能依然存在於不同次元的某方某處,但那些某方某處的過去中的你 ,也不會是現在的你了! 你以為過去就過去了,但說不定在不同次元中…那個過去依然是現在、未來,而那兒還有”另一個你”正準備踏尋…如此似乎也意味著記憶中的自己,終究也只是一團記憶,像照片錄影一般的複本,像陳列在記憶櫃上的紀念品。那麼就讓紀念品中的那個自己,安然地存在於紀念品之中的那個時空(那個陰陽魔界)吧!
或許吧! 時間終究是非線性的,但人類這種生物是不允透徹看清它的真面目的,為什麼? 不知道,看看人類千百年來的所作所為,所欲所怨…算了還是不要好了。
如果我們人類的存在對於宇宙而言,就是一條條的菲林膠卷的話…那麼一個人之一生就是一小柱的柯達底片…而每一影格中的你,都是不同的你~ 前前後後不同的你。然而這集的結尾說到:當Martin走回加油站時,他覺得腳痛痛的~ 原來,過去的你不是現在的你,但我說不是現在的你…並不代表那位就是別人~ 過去、現在、未來一個個不同的你,都依然是你~ 你,由一個個不同的你所構成~ 就像由不同鏡頭,構成一部電影…玄啊!
所以當你誤闖陰陽魔界回到過去…去到另一次元,而那兒你的過去正在發生著,要記得過去的你雖是你,但也不是你。所以跟他打個招呼吧! 但別擋到他的路,別影響他的生活了…
S1E7 “The Lonely” #孤寂
在未來的世界裏,外星荒原被拿來當做犯人終身監禁的場所。星球上只有刑犯Corry一人,此外獄監及同行的補給軍每隔一陣子會來探望他,帶來補給用品。然而無窮的孤立感已將他逼至極限~ 得知管理員這次只能停留15分鐘Corry相當沮喪,他試著用盡方法拖住他們卻也沒用,畢竟Corry的精神痛苦可得不太到補給軍的同情,但獄監還是好心遞給他一本書讀。
「我要的不是書,我要的是有人做伴!」
或許Corry的心聲得到了回報,補給品其中一箱一打開…
「長官,那鐵箱中裝的到底是什麼?」
「我也不知該怎麼說,是幻象,或者是救贖吧! 」
箱子裏有一張說明書,Corry邊讀邊看著眼前這東西…是個女機器人。
Corry一開始相當排拒,他直喊他要的是人類,不是機器。可是這具機器,會說話,有感覺,感覺得到熱,感覺得到冷,感覺得到飢餓,感覺得到痛,感覺得到悲傷,感覺得到孤獨…
然而一同生活一陣子後,Corry不再孤獨,縱然他不懂女機器人是一具機器、一位女人,或是另一個他自己…
11個月後,獄監帶來好消息,原本便有所冤情的Corry終於被赦免刑責,所以可以跟著獄監回到地球好好生活了。只是…
太空船的載重量有限,Corry只能再帶15磅的行李。機器人無法跟他回去地球。
「不,她不是機器人,她是女人! 是她給我活下去的勇氣的! 」
「15磅!」
「不行,她是女人! 你們把她留下來就是謀殺!」
最後獄監一槍擊中機器人的臉,一盤電線與零件外露,短路的發聲器不斷呼叫Corry! Corry! Corry!
看到機器人這模樣,Corry還是覺悟了,他跟上獄監及補給人員的腳步,坐上太空船返回地球…
“On a microscopic piece of sand that floats through space is a fragment of a man’s life. Left to rust is the place he lived in and the machines he used. Without use, they will disintegrate from the wind and the sand and the years that act upon them. All of Mr. Corry’s machines, including the one made in his image, kept alive by love, but now obsolete—in The Twilight Zone.”
後記:(上段英文)Serling的總結好犀利、好心酸! 在片尾還看到一熟悉的名字~ 配樂大師Bernard Herrmann! 並且根據維基的說法,此集以及S2E23 “A Hundred Yards Over the Rim” 還有S2E24 “The Rip Van Winkle Caper” 都是在死亡谷所拍攝的,就相當喜歡荒漠景觀與科幻元素的結合。
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並且最後機器人被槍打中的臉部特寫(見上圖)好具震撼力啊! 會讓觀眾一直思索下去…那位女機器到底是人…還是機器~ 人的定義為何? 機器的定義為何? 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又是什麼樣的情形呢? 此集令我聯想到黑鏡第二季第一集的”Be Right Back“,探討的議題是一樣的,但敘事方面更具深度與複雜性。然而,偶爾看些簡單精純的”寓言故事”也不錯啦! 影片結束後…後續延伸…自己的黑鏡小劇場…便會在故事結束後繼續在腦中播放……
S1E8 “Time Enough at Last” (Based on a short story by : Lyn Venable) #時間所剩不少
Henry Bemis是個平凡的銀行員,也是個”四眼田雞”~ 總是戴著一副厚重的眼鏡,除此之外他是個愛書成痴的超級大書蟲。Henry的同事與妻子皆不太理解人為什麼要這麼沉迷於書本之中,而且每有什麼大摩擦,Henry總是將書本擺在第一位。
總是抱怨沒時間好好看書的Henry,每日午休時間就是躲到銀行金庫裏閱讀,在那裏他可以與世隔絕,盡情盡興讀他的書,全全然地活在書本世界之中。然而有一天午休結束他打開金庫門時,發現一切都變了:毀滅世界的核爆發生了! 銀行被炸成了一片廢墟,街道被炸成了一片廢墟,所有的人都消失了(死了),所有一切事物全都毀壞、沒用了,並且全世界就剩下他一人。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孤自一人算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驚嚇與絕望之下,Henry拿起手槍朝向自己的太陽穴…不,等一下,遠方出現一熟悉的景象,是圖書館! 於是自殺的念頭便打消了。Henry走了一段路終於抵達圖書館,圖書館還有不少書完好如初沒被炸毀。看看鐘塔上破碎的時鐘,看看身邊一疊疊的書本,終於~ Henry終於有無限長的時間來做他最愛做的事情了! 那就是閱讀~ 不會有人打擾,不會有人取笑,書的世界就將會是他的世界,書中的一切將會是他所擁有的一切~ 唯一一切。
可是…
就當他拿起書要讀的時候,一不小心跌了一下,眼鏡摔到了地上,厚厚的鏡片突然間碎成好幾片。原來長期閱讀習慣所使然,他近視度數頗深,沒眼鏡根本啥也看不清楚的。
「不公平啊! 不公平啊! 我現在有時間看書了啊…」(完)
後記:因為有人的世界,才能沉迷於人外世界,因為有顧人怨的老板與黃臉婆,才讓金庫裏更安靜,讓書中的故事更豐富有趣。你討厭人,討厭這個世界,但世界末日剩你一人沒用的啊! 而且到時眼鏡壞了不能去寶島眼鏡送修哦!
S1E9 “Perchance to Dream“ (Written by Charles Beaumont) #或有眠夢
“They say a dream takes only a second or so, and yet in that second a man can live a lifetime. He can suffer and die, and who’s to say which is the greater reality: the one we know or the one in dreams, between heaven, the sky, the earth – in the Twilight Zone.”
大家有過時間與夢境過程不對稱的夢嗎? 就是明明在夢中的情境很冗長,彷彿是好幾小時甚至好幾天發生的事一般,但事實上人只睡了十分鐘。這集的開場白Serling先生提到夢中的一秒可能就是人的一生,這是一則關於夢境的故事…
Edward Hall總是神情緊張疲累,因為時間是他的敵人,主宰生殺大權的敵人。有一天他前來到精神科診所看病,醫生看他累垮了的樣子便扶他至診間的沙發躺下。「休息一下吧!」於是Edward合上雙眼,但很快他就起身了。
原來Edward四天四夜沒睡了,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因為他相信一旦睡著就會死。
身為繪圖師的Edward具有強大的想像力,眼前任何的圖片、畫面、新聞內容,都可以在他的想像之中變成活的。但是,他的想像力已漸然失控,想像力與真實的差異愈來愈小,想像之中的事物會浮現於現實之中,特別是一些恐怖的事物,這對原本就有心臟疾病的他而言相當危險~ 他會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給嚇死。
如今,他想像出來的事物已深植於夢境之中~一場童年時代就夢過的情境。他也知道如果再入睡、作夢一次,他一定會被嚇死。
他的夢總是非常真實,不止如此,他的夢會像連續劇一樣~ 不同日的夢還是同樣的情景,還會如上下集一般接連演繹下去。
他的夢中連番出現一座遊樂場,情境有些扭曲,卻份外真實。遊樂場中有預言家,也有個奇異的美女舞者~貓女MAYA,這位舞者總是畫著貓眼般的黑眼影,身著豹紋衣裝,肢體動作相當大膽,且笑起來十分駭人。一次次,一場場的夢境,貓女總會找到Edward,她還會誘惑他,引誘他去做一些危險、嚇人的事情~ 像是進入鬼屋(還蠻喜歡這段的)…
Edward跟醫生提到從鬼屋的怪夢醒來後心跳加速,非常痛苦,他認為貓女是要試著把他給嚇死,也覺得下次若睡著後再於夢中碰到她的話,人應該是醒不過來了。
後來另一晚在睡夢中他又被貓女給找著了,這次貓女帶他去坐雲宵飛車…他大喊我要下去! 我要下去! 貓女就叫他直接跳下去~ 「要下去你就跳啊!」 驚醒過來後他的狀況更差了。與醫生說完這些之後,Edward覺得醫生應該也束手無策了,於是他起身離開診間…
就在走到櫃台時,Edward發現櫃台的小姐竟然就是MAYA,萬分錯愕的他於是沖回診間,並往窗戶一跳~ 從診所所在的摩天大樓往地上一墜…
此時鏡頭跳接至同樣的診間,Edward像剛進來時躺在沙發上閉目休息,但醫生看了看便叫櫃台小姐進來幫忙,原來Edward已經斷氣了。醫生說他躺下沒兩秒便睡著,但一會兒後他於睡夢中發出一陣尖叫,連房外的櫃台小姐都聽到了。尖叫後不久Edward便停止呼吸了。
「是心臟麻痹嗎?」醫生與小姐討論著。故事結束。
後記:這是劇作家/小說家 Charles Beaumont第一則被陰陽魔界搬上螢幕的故事,他的寫作風格跟Serling先生又有些不同,顯然此集是陰陽魔鏡第一次嚐試恐怖驚悚的路線,個人是覺得陰森氣氛營造得挻不錯的。故事標題”Perchance to dream”來自哈姆雷特,然後我看一些相關介紹有提到這則故事的概念後來出現在80年代的著名恐怖片系列「半夜鬼上床」,不過自己覺得邏輯概念上黑鏡第三季第二集的”Playtest” (終極玩家) 之中也稍有借用。
此外,這集是目前故事時間軸較為複雜的一集~ Edward從沙發醒來並訴說自己病因的部份,就全部都是夢,這也吻合他的說法:自己的現實與夢境已經混肴在一起,並且有位叫做MAYA的女子會在夢中試圖逼死他。所以他在診間中睡著,而夢到的還是所在的診間~ 夢境背景直接就是現實,可是這段睡夢過程中他還可以在夢中回溯自己的夢,且夢中他的想像力還是失控了,於是就如MAYA上次跟他說的「想離開你就跳!」只是死前最後一個夢不是跳出雲宵飛車,而是跳下樓…夢到跳樓的瞬間,就是他死去的一刻。
那位MAYA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真的只是夢中的幻影嗎? 其實…在之後的某集她還會再出現……
S1E10 “Judgment Night” #審判之夜
這集個人十分喜歡,反覆看了幾次,特別是攝影風格,還有敘事的步調~步步演進,既穩健,又散放陣陣玄奇…
1942年,一艘英國貨船於夜霧中迷途,船中有位意識有些模糊的男子,他試著與船上的乘客及工作人員交談,試著想起些什麼,他好像會說出一些自己也不懂的事,像是自己來自何處,在哪兒出生,而在回想自己過去的過程中,他又好像能夠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與他談話的人他好像熟悉,又好像從沒看過。後來在自己的行李中發現自己的姓名字寫在一頂軍帽裏面,原來他叫Lanser。
船的引擎出了點問題,更大的問題是~ 如果船這時停下來修理,可能會被敵軍包圍(畢竟是1942),不修理的話,引擎發出的怪聲還是會引來敵軍的注意。大夥兒討論此事之際,那位男子又想起了些什麼。
「等一下船會被攻擊! 就在1小時後…凌晨1點15分時!」
但是沒人聽懂他在說什麼,後來Lanser要去告知船上其他人時,發現人都不見了,人好像…都變成鬼魂了,他的意識又變得愈加模糊了。
1點15分到了。他在眺望台看到了一台潛水艇浮出水面,接下來貨船就被瘋狂轟炸,不少人被活活燒死。Lanser試著救人但就只能無助地看著好好一艘船變成人間煉獄…
鏡頭轉到潛水艇這邊。Captain-Lieutenant Carl Lanser是德軍的潛水艇指揮官,他一派輕鬆地在紀錄今天的”戰績”,他的副官對整個攻擊行動甚有遲疑,因為這是一場”偷襲”~ 無事先發出宣戰的警示程序,並且打的是平民的貨船。副官問Lanser會不會良心不安,Lanser才不當做一回事,對他而言勝利就是一切,唯有戰勝才是真理。副官又繼續說…他覺得他們的行為會受到上帝的譴責~ 發動偷襲的他們都會受到詛咒的。(完)
後記:此集應是陰陽魔界系列中第一則直接批判極權主義與譴責戰爭的故事。一開始我多少會猜想…像陰陽魔界這樣具前瞻性的劇集,是否會撇除人道關懷的層面,而只著重在敘事風格的展演? 其實不是的哦!
Serling、 Beaumont還有之後會出現的Ray Bradbury等等陰陽魔界的編劇,所帶給我的領悟是:有一種筆尖,叫做正義,叫做關懷,故事只是墨水印跡,所以仔細讀了,得讀出字句筆劃之中的筆鋒。
五季看下來,發現人文關懷從沒少過,並且戰爭、歷史為背景的反戰故事很多很多,亦有不少透過虛構來呈現常人所未能知悉的”真相”,總之是很有人性的,就只是少了那些陳腔濫調的勸世、傳教口號罷了!
對了! 如果看過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的「白熊」的話,應該很快就會明白Judgement Night這則故事的邏輯構造為何。這集推薦給喜歡黑鏡系列的讀者們~
S1E11 “And When the Sky Was Opened” #推 #當天空敞開時
(Based on a short story by : Richard Matheson)
“Her name: X-20. Her type: an experimental interceptor. Recent history: a crash landing in the Mojave Desert after a thirty-one hour flight nine hundred miles into space. Incidental data: the ship, with the men who flew her, disappeared from the radar screen for twenty-four hours…But the shrouds that cover mysteries are not always made out of a tarpaulin, as this man will soon find out on the other side of a hospital door.”
現在看見這段開場白,才發現字句中匿有玄機……
“And When the Sky Was Opened” 是目前筆者我最喜歡的集數之一(應該和第三季的”To Serve Man”並列第一吧),主要是故事敘說的「方式」相當厲害,讓你秒懂了一些道理,而且愈懂就愈膽戰心驚…真的,某些道理是很難用一般邏輯概念去思考,某些真相是根本不能沿用既定語言/文法來記述的…
一開始,鏡頭帶到X-20,一艘實驗型攔截機,在執行一次長達31小時的900公里太空飛行任務後,”她”被官方單位所”看管”著~ 置在倉庫內等待進一步勘驗。原來飛行任務途中X-20機身曾因不明原因從雷達上消失整整24小時,機上機員亦昏厥數小時,X-20後來墜毀於莫哈維沙漠,機員受輕重傷但無生命危險,還上了報被視為英雄。
接下來我們看見Forbes上校神情緊張地佇在病房門口,15號病房,他來給之前同於X-20執行任務的上校Gart探病,Gart在X-20墜毀時傷了腳行動不便,他心情倒是愉快,問問還能走跳自如的Forbes”外面的世界如何啊? 見了什麼人啦? 飛機怎麼了?”,不像Forbes,一點也不像緊張無比的Forbes…
怪事發生了。Forbes說他昨天早上9點半出院,他明明與X-20的另一機員兼15年老友Harrington一同離開,但現在…Gart根本不知道Forbes在說什麼,「誰是Ed Harrington?」更詭異的是…昨天Forbes明明清楚看到報紙刊出Gart、Harrington與自己的合照,但今天翻開同樣的報紙~ 只有Gart與Forbes,報導內容也說X-20墜機事件發生時,機上的飛行員只有Gart與Forbes兩人。
Forbes堅決地說機員明明有三人,而且第三人Harrington對Gart而言也有五年的交情,怎麼Gart完全不記得了? 又怎麼昨天看的報紙跟今天的不一樣? Harrington怎麼就這樣…好像…完全不曾存在一般!? 然而Gart不是不記得,而是他根本不認為有什麼Harrington的,一開始飛行任務成員就是兩個人,一開始15號病房裏的病床就只有兩張…
Forbes繼續試著解釋他記得的事情經過為何:
…時間回到昨天,出院前Harrington還跟Gart有說有笑,Forbes則在一旁幫腔,他們還討論到三人合照看起來如何。出院後Harrington、Forbes到常去的酒吧小酌,連酒保也認得他們,受到英雄禮遇的兩位還被請喝酒。
突然間,Harrington無故愣住,敬酒時啤酒突然滑落至地上。Harrington說他有種很奇怪的感覺~~感覺彷彿…彷彿自己不該存在似的,彷彿…彷彿自己該要消失了。一開始Forbes聽了不以為意,後來Harrington去電話亭要致電給父母,但離奇的是…與Harrington通話的一方說他們從來沒有一位叫做Ed Harrington的兒子。
Harrington的感覺愈來愈不對勁,他又再重覆自己不該存在,甚至說了:「這感覺就像是…我們根本不該從上次的飛行任務生還回來的! 是不是有人搞錯了!? 搞錯了所以讓不該回來的我們給”溜”了回來!?」
接下來就在Forbes轉身拿起報紙時,報紙上的三人合照只有兩人~ 少了Harrington,報導的內容也只提到Gart與Forbes。這時Forbes再回頭,電話亭裏沒半個人影,剛才滑落地上的酒…水漬也全消失~水漬根本沒存在過。他問剛與他們聊天的酒保自己的友伴Harrington人呢,酒保回答說:「誰? 不是只有你嗎?」
完全錯愕的Forbes連絡了自己的女朋友,但她也從不知道誰是Harrington…他立馬拿起昨晚傳給女友的電報…怎麼今天一看,電報中也沒提到Harrington,明明昨天有說「我跟Ed要出院了」。隨後Forbes連絡上級時,對方一樣說從沒聽過Ed Harrington。這時Forbes已經被搞得快精神錯亂了,他試著回到剛才的酒吧…店已經打烊了他還破窗而入,他只能絕望地哭喊著Harrington的名字…
回憶完了之後,Gart還是很慎重地告訴Forbes:「我真的沒看過沒聽說過Harrington這個人。」後來Forbes想起Harrington消失前說過的話,他跟Gart重述了一篇:「或許Harrington是被”帶走”的,或許就像他說的…有人犯了錯,放過了原本不該繼續存在的我們…所以他們回來修正錯誤了…回來帶走我們了…」
「哦不…不要…我不要這事發生…不要發生…不要…!」Forbes看見鏡子中的自己後突然一陣慘叫,隨後逃出了病房,跛腳的Gart試著追上去但晚上了幾秒。他打開門往走廊一看…什麼也沒有…沒有Forbes…怎麼可能!? Gart呼叫護士前來,叫她幫忙去追Forbes,但護士不知Gart在說什麼,護士完全不知道他在說的Forbes是誰。
「妳知道Forbes的,他跟我一起入院的,昨天他還待在我隔壁的那張…」
Gart轉身指著他的病床旁邊的另一張病床…不,不存在,沒有另一張病床,15病房是單人房。此時Gart嚇得無法自己…
護士試著安撫Gart,將他扶至床上後她立馬去叫醫生。這時Gart驚見床尾擺著的昨天的報紙…照片只有自己一人…
鏡頭轉至樓梯間,一位軍官正與剛才的護士討論著。
「15號病房可以容納三位病人,目前是空著的。」
「我們去瞧瞧吧。」
來到長廊盡頭,15號病房一打開,沒有床,什麼都沒有。
最後Serling先生的旁白再度出現…此時我們看見剛才停放X-20的管制區域…沒有X-20,沒有任何的攔截機,就一塊帆布蓋在地上…彷彿一切不曾存在過…(完)
後記:籠統地說這則故事很”meta”,並且解讀的方式不只一種,你可以以科幻的、靈異的、存在主義式的…甚至純粹超現實結構的角度去體會它。剛看完後我沒想那麼多,後來是在論壇爬文時,看見一則感想才覺得小有震撼:這故事告訴了我們…歷史是如何被篡改的。
哇靠~ 這層意涵可真犀利,有道理哦! 表示這整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真相是如何透過『情境架構』的調整,或者透過 『敘述形式』的變通,而被一步步給抹滅掉。因此,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知所謂「篡改」這一行為的特色就是:我們什麼也察覺不到~ 當事物消失時,你可不會看見它消失的過程,你可不會查見有什麼事物消失了,並且被消失的事物對你而言…彷彿自始自終從來沒存在過…最重要的是…你自己都有可能一瞬間就”被消失”~就在你查覺到事物正突然無故消失的瞬間。
看完這集之後,讀者們也來回述一下各位所知的『歷史』是為何物…就將這集故事視為「被消失的教科書」,來回想你我所知的台灣歷史、世界歷史、那些曾被視為不曾存在的戰事與屠殺,那些曾被視為戰爭卻不曾存在的戰爭…
別掉以輕心啊! 現在此時此刻…消失…正在世界某處持續發生著…
而你我,是否已懂得站在事物外、情境外來觀察事物事件的微妙變化? 如果懂了的話,那麼我們就約在陰陽魔界相會吧! (在Twilight Zone辦Twilight Zone網聚…)
S1E16 “The Hitch-Hiker” (Based on the radio play by : Lucille Fletcher ) #順風車
一個年輕女孩獨自長途夜駛,在1950~60年代的美國鄉野…只意謂著兩件事:不尋常、危險。
我們的女主角叫做Nan Adams,是位百貨公司店員,休假期間計畫來趟橫跨美國的公路之旅,然而從紐約出發後不久,車子便在賓州公路上爆胎。故事一開始,我們便看到Nan與修車師傅有說有笑…
師傅:「輪胎磨得這麼光,路面又像布丁一樣的時速還開到65!? 小姐妳跟天使們一夥了吧!? 照這樣你要叫的可不是修車工,而是賣棺材的啊!」
以微笑回應後Nan上車準備跟著師傅開回鎮上,但這時她突然看見路邊有個落魄老老頭在看著她…老頭子舉起手勢要攔順風車,她看了一下覺得遲疑但不予理會,關上車門疾駛而去。
來到修車廠,和師傅結帳時Nan又看到剛那個老人,她開始覺得事情不對勁。
「沒有,我剛只是在看後面那個搭順風車的…」
「什麼順風車? 有嗎?」
鏡頭一轉。車廠後方的路肩沒半個人影。
開了50哩路後,Nan又看到同樣那個老人,後來經過維吉尼亞時那老人又出現,接下來繞進小路也看到他。只是站在路邊,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動作~ 像個稻草人一樣~ 舉起手、豎起姆指,意示要搭順風車。
她去餐廳時也問老闆附近搭順風車的人多嗎? 何止少,根本少到不可能存在,所以那個老人到底是什麼? 後來道路封閉要改道時,那個老人又出現了,他還跟上來找Nan說話:「要去西邊嗎?」Nan嚇得趕緊開車離去。沒想到來到平交道老人再次出現,車子卡在平交道上動彈不得,後來在千鈞一髮之際總算開離了鐵軌。
然而這時,Nan的心神已被恐懼所纏繞。她認定那老人要致她於死地。
車子開了三天三夜,經過田納西與阿肯色,Nan還是不時看見同樣的老人出現於路旁,路過無數無名小鎮,路過許多不成形的風景,旅行已變得像是飛行,公路已不再只是公路,而是逃難出路~ 她只想甩掉那老人,快點到達目的地…
第四天Nan駛至新墨西哥州,為了不想再撞見那老人她決定改走小路,接近半夜時分,她車子沒油了,跑向附近的加油站但沒人要賣她油,就算她解釋有人在跟縱她也不被理睬,後來路過的一個年輕海軍幫了忙,成功拿到汽油後,Nan提議開車載他去聖地牙哥。
車開了一陣子後Nan又看到那老人了,她嚇了一跳車子差點失去控制。她問那海軍有沒有看到人,海軍卻說沒有,誰也沒看到。Nan後來還想開車去撞那老人…海軍受不了急忙想下車,Nan卻使出混身解數要把海軍留下來,最後還是沒辦法。
在萬分恐懼之餘,她找到電話亭便趕緊下車打給家人。但接電話的不是Nan的母親而是另一人,那人解釋說Nan的母親因精神崩潰住院,事由是六日前她的女兒Nan在賓州公路上車禍身亡…
突然間…Nan不再感到害怕,她感到麻木,無知覺,就像有人把她的心給掏空了~情感、知覺、恐懼都已成空,全身只剩一具冰冰冷冷的空殼。這時她才查覺到亞歷桑那的星空是如此美麗,還有山脈、草原與荒漠…
「我想我明白了。」於是Nan坐進車裏。此時那老人坐在後座。
「我想這次妳準備好要跟我走了吧!?」(故事結束)
後記:和電影「靈異第六感」的情結有些相似,也是不可信任第一人稱(unreliable first-person narrative)的巧妙運用,並且很少看過國外影集把”鬼故事”說得這麼好的。個人覺得這故事題材不算新鮮,但看過兩三次後發現敘事方面蠻精緻的,像是女主角的型象、演技、她自白時提到的各種細節、公路電影元素的發揮,以及整體步調的掌控等等,總的看來可說是陰陽魔界之中極為出色的集數之一。
根據維基所言,此篇The Hitchhiker原本是一則廣播故事,最早出現於1941The Orson Welles Show (1941),後來陸續又被錄製數次。另外我們在最新的觀影考古清單中提過的著名Cult片Carnival of Souls 靈魂狂歡節 (1962),確實諸多元素與陰陽魔界此集相符,不過靈魂狂歡節的格局更大,諷喻50年代美國女性地位的意味更明顯,且結局結得更加玄奇,攝影更是美得驚人。讀者有空的話可以去Youtube找來瞧瞧。
>_
S1E22 “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 #強推 #蒞臨楓葉街的怪物(們)
`
這是美國任何一處皆有的平凡小鎮,住著平凡的居民,過著平凡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完全無法理解的怪事突襲了這座小鎮的平凡。大停電。
不止如此,對外的通訊都失靈,居民們人心惶惶~ “人心惶惶”在此可不是裝飾潤飾用的成語,這集會仔細地展演給觀眾看什麼叫做人心惶惶。
原來只要用夜黑引出人心的黑暗,人類社會便會滅亡…
楓樹街,夏末的某一星期六午后,一切悠然舒適~ 烤肉的香味,孩童的笑聲、冰淇淋販的鈐鐺聲。
下午6:43。天空傳來詭異的巨響,伴隨著奇特的閃光。沒人知道那是什麼。然而Serling的旁白說道:那是惡魔即將降臨…
天黑之後,居民發現各家的電路與電話通訊全部失靈。是雷雨嗎? 天氣好得很呢! 有事前通知嗎? 沒有啊最近廣播都沒提到要停電啊。怎麼電話也不通了? 電話需要插電嗎?
接下來他們發現連汽車也發動不了。沒油了嗎? 不,油加得滿滿的。
好吧,步行到城裏看看發生什麼事吧!
「布藍德先生,你最好別去。因為”它們”不想你去。」一個年輕孩子突然叫住了準備去城裏的大人。
「誰不想我們去?」
「”它們”。」孩子指向天空。
就是坐著那東西造訪我們這裏的它們。
「每一個故事都是這樣說的! 千篇一律的內容,外太空來的飛船造訪地球…」
大人們覺得這孩子的說法太荒謬了,他們認為肯定有什麼可解釋的原因的,像是流星或太陽黑子的干擾吧! 但說是這麼說,大人其中一位也覺得自己說得有點沒說服力了。
「布藍德先生,你最好別去,因為…你可能根本去不了! 故事的結局都一樣的,沒人離開得了。除了…除了它們派來的人,它們派來的人~ 和我們人類長得一模一樣。」
它們事先派四個人~父母與兩個孩子~ 過來地球融入人類生活,並且準備接應太空船。這四個人長得就像人類,但他們絕不是人類。
布藍德聽了後開玩笑說:看來我們得搜搜這個社區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人類!
其中一位大人萊斯又試著發動車子,搞了一會兒還是沒用,就當他走離車子幾步後,車子自己突然發動了。其他的人看呆了,也開始懷疑了…為什麼他的就可以?
對吼,萊斯本來就很奇怪,他一直很奇怪! 對啊! 我們說要去城裏時他怎麼不跟過來?
為麼你的車可以發動? 你最好給我好好解釋。一群人開始圍著他怒吼。
此時,車子又再度自動發動了!
群眾之中一個婦人說她看到萊斯半夜都會站在戶外看星星,不知是在”等待”什麼一樣。
「連失眠也要定罪嗎!? 你們這些人有病! 你們在自己嚇唬自己!」
到了深夜,那群人還在萊斯屋外逗留,他們說是在監視他。甚至說看著星星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人…
還甚理性的布藍德試著要當和事佬,但大家的情緒都相當急躁,只管指責與遷怒,接下來群眾們相互煽動在說各自的事非。像是有人說他聽說布藍德晚上都躲在地下室弄什麼無線電的…
布藍德認為大家只是執意要給人定罪,只是在氣憤之下想找代罪羔羊,只是迫切要指出別人的不是…但再這樣下去,最後結果就是大家只會相互殘殺。
但就在說完之後,大夥兒發現有個黑影從遠方走了過來。有人立馬拿出獵槍打死了那人,後來才發現是自己人彼德,剛走去另一條街探查停電情形的彼德。這時行射的人變成被群眾懷疑的對象。就在查理為自己辦解時,查理家的電燈亮了。為什麼? 為什麼只有查理家亮了? 為什麼查理那麼急著打死彼此?
查理慌忙地想逃回屋裏,但群眾開始攻擊他,查理在焦急中還指責是剛那個孩子才是外星人。為什麼是孩子? 那個孩子怎麼會未卜先知? 大家開始追打那孩子,但在奔跑的途中,大家又看到鮑伯家的燈也突然亮了! 接下來丹的房子、威廉的房子…一家又一家的燈都一閃一滅的,查理的房子又閃了一次,於是大家有的拿著石頭,有的拿起獵槍,相互殘殺…
鏡頭轉到太空船上,兩名船員正交談著:
「明白整個過程了嗎? 只要把人類的一些機器停掉,像是無線電、電話、割草機,讓他們待在黑暗中數小時,然後靜靜等待結果。」
「結果都是一樣的嗎?」
「多少會有些許小差異吧! 不過…終究他們眼中最可怕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而我們就只需在一旁觀看下去。」
一個又一個的小鎮,一個一個繼續看下去…
最後,Serling的旁白出現:
“The tools of conquest do not necessarily come with bombs and explosions and fallout. There are weapons that are simply thoughts, attitudes, prejudices – to be found only in the minds of men. For the record, prejudices can kill – and suspicion can destroy – and a thoughtless frightened search for a scapegoat has a fallout all of its own – for the children – and the children yet unborn. And the pity of it is – that these things cannot be confined – to the Twilight Zone.”
略譯:征服的利器並非只有槍炮與轟炸等等的武力恫赫。有一種武器,叫思想,叫態度,以及偏見,而它們唯獨存在於人類心智之中。據記載,偏見殺人無數,猜疑可招引毀滅,並且不經思索地亂找代罪羔羊之者,終將自食惡果,並其惡足以危及後世,延續至下一代。遺憾的是,這類事情依然不足為奇…縱使在陰陽魔界這一端。
後記:相當精彩的一集,看過三四次之後更是佩服。此集所傳達的訊息對人類文明、思考方面極為重要,且在任何世代皆必須傳達,不止如此,這集的敘述結構,又懂得把此一傳達任務傳得強而有力。
透過這故事我們見證到許多:人在面對未知之物時所產生的恐懼與焦慮,總會迅速催化偏見、猜疑、怯弱及自私心理,而催化的過程頗快,失控得也快。明明是可以攻克之物,明明明可以退一步,可以理性思考,可以查明真相,但為何會鬧到自相殘殺的地步? 就請讀者自行思考了。
並且此集並非只是個寓言故事,它還向讀者展示了何謂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及其殘暴、蠻橫的真面目。如維基所列:麥卡錫主義是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他人不忠、顛覆、叛國等罪。它也指「使用不公正斷言、調查方式,特別是對持異議者和批評者進行打擊。」近似我們所說的”抹黑”,但是更具系統性、講究步驟程序,不像抹黑是可止於片面說辭、發言或對話內容的。那不要對”麥卡錫”這種外來語存有無謂的美好遐想,當年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的此般手段針對與其意見相左的勢力發動大肆的誣告,以反共之名在毫無根據之下將他所”認定”的共產人士施行迫害,連愛因斯坦也受到波及。
回想楓葉夜這一晚的怪事,還有美國歷史上的類似鬥爭行逕,進一步就會想到更多關於殖民、誘發戰爭的歷史事蹟,只是太空船換成了戰艦,換成五角大廈,換成某某公約組織,或者某某銀行企業、某某貿易公司…
此外,也會納悶的是:為什麼人會對於明明無所根據的事情深信不疑!? 因為人早就被訓化為對於無所根據的事物更感威權性、敬畏感~ 無怪歷史上有太多血流成河的惡行,皆始於宗教信仰的曲解與歧義。然而置於現代、後現代…後TV時代的今日,人們依舊會依從於於各種無憑無據的事~ 像是假新聞、種族歧視的科學道理、人工美女、莫名奇妙的拜物價值觀…諸如此類。
為什麼? 你問我嗎? 我會說因為那風和日麗的楓葉街~ 那假日的烤肉香氣、打完棒球的孩童在路上嬉鬧著,還有冰淇淋車的叮噹呵噹聲…始終是一片假象。
James Baldwin會說那是用多少的暴戾、多少的殘殺與犧牲換來的假象,1960年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以為這就是美國,這就是他們的現實,1960年電視機外的我們,也以為這就是太平洋另一端的自由大地~美國。我們就像住在楓葉街的居民,只是這條街包括了七座大海洋…
看看2019年的今日,各種假象持續升級幻化,猖狂無比,更溢越了真實,大腦連相信與否的指令都免去…彷彿假象的崇拜,絕不離信仰式的狂熱。
沒錯,美國自身,就是一個個擬像的結合,因而相信美國,便會無法自拔地相信各種不知為何得相信的各種事物~為何不? 現今世代已教化成這等程度,因而相信美國,便會頻頻為那些毫無前因後果的美妙意象而激動,但美國到底為何,世界又為何? 世界在哪? 你以為這裏所說的美國,還是地圖上太平洋另一端的那個美國嗎!? 不,這裏談的美國根本就是一個空殼了,只是一個比方,因為世界早就都“美國化”了,整個世界都成了一團假象。於是思考免了,相信免了,就只剩消費…消耗…只是失控的消費慾在把持著一個個人的觀點、行動與判斷力…
看來在天上觀望著我們的太空船,到了下個世紀都還不必修正他們的侵略SOP~ 他們的任務可真輕鬆,派來地球就是福!
S1E34 “The After Hours” #營業時間已結束
這集個人很喜歡,覺得驚悚之餘有其”可愛”之處,而且當年電視界的性感美女Anne Francis演得好出色。攝影方面也頗有巧思,跟其他集的風格不太一樣。
故事是這樣子的。Marsha來百貨公司逛逛,要買一個裁縫用的”頂針”送給母親,但逛了好多櫃都找不到她要的。後來跟一群人等電梯時,她發現隔壁電梯正好開門,快速搶搭的她還得意洋洋。
電梯裏的服務員問她要什麼,她說金色頂針,於是服務員回答:「九樓有。」更甚的是他還說這電梯直達9樓。然而來到9樓,電梯一打開她看整層樓似乎都沒人,轉頭問剛的服務員怎麼一回事,電梯卻已關門。
更怪的是整層樓根本沒有陳列商品,Marsha走著走著才看到一位女店員,店員拿出了一具金色頂針~就是Marsha要的東西。奇怪的是店員稱呼她Marsha(怎會知道她的名字),還問她:「那妳開心嗎?」Marsha覺的莫名奇妙就回說「不管你的事!」,店員還反諷回去。電梯開門Marsha就氣沖沖地後離開9樓。
但是坐電梯下樓時Marsha發現頂針壞掉了,根本就是瑕疪品,於是聽從電梯小弟的指示,前往3樓服務台找人退貨。不過…服務經理挻困惑的,他向上級報告時我們才從中得知:這座百貨公司並沒有9樓,然而上級主管的語氣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經理與其上級後來試著與Marsha交涉,除了強調根本沒有9樓之外,也因Marsha買頂針時沒拿收據所以拒絕授理。說著說著Marsha看見前方有一熟悉身影,就是剛才的店員! 但…是個假人模型! Marsha嚇到昏厥,被經理安置於辦公室休息,恍惚的她醒來後,卻發現百貨公司早已打烊~已是”after hour”了,她就這樣一人被忘在大樓裏。
只有她一人…
以及一堆的人體模型…
電梯全都停擺了,出口都上鎖了。焦急地找尋出路的Marsha,突然發現這些模型…好像…會動! 並且她不小心撞倒的其中一具,就是之前看過的電梯服務員!
接下來,她聽到這些假人在呼喚她的名字~ Marsha? Marsha! …
她嚇得快崩潰了!
正好此時直達9樓的電梯門開啟,她逃了進去。但是抵達9樓時…電梯門一開,出現了之前賣她頂針的女店員…的模型! Marsha腳軟了退回電梯,放聲大哭。
「Marsha,妳怎麼哭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啊! 難道妳忘了嗎?」
Marsha忘了什麼呢?
嘿嘿,爆雷就不好玩了,這集就請讀者親自去體會吧! 結局很陰陽魔界很有意思。
後記:本集的片頭不太一樣,是特製的耶! 並且…想起很小的時候,有一陣子都覺得假人、娃娃、玩具其實都是活的,但是人類出現時他們會就裝死,他們只會跟小朋友談話,而這個孩童與假人之間的”秘密”,會隨著孩童的成長而被遺忘。
想到恰奇了沒!? 且慢! 陰陽魔界第5季第6集”Living Doll”,便是洋娃娃有靈魂的故事,這一集我覺得超像超像靈異魔咒的,只是Living Doll並沒有明顯的鬼魂元素。
其他第一季推薦集數:E2 “One for the Angels“, E12 “What You Need” , E14″Third from the Sun“, E20 “Elegy” E21 “Mirror Image” ( #20190819 p.s. 這集我在2019觀影清單有稍提到) , E27 “People Are Alike All Over“, E36 “A World of His Own“… 很多很多。第一季題材多元豐富,很多好集數,建議每集都看過一遍吧!
看到這邊先休息一下吧,下面第二季所選的故事會寫得更詳細更腦燒…
Season 2 (1960–61)
第二季,嚴選8集
S2E5 “The Howling Man“ (Written by Charles Beaumont) #哭號的人
不一樣的敘事~ 一開始我們看到一張神情緊張的面容,直盯著鏡頭、對著我們說話:
「我知道這故事很不尋常,我知道沒人會相信我說的, 一開始都不會。所以我要一一說明整個事情的經過,到時你就會信,因為你一定得相信,一定得相信!」
主人翁大衛艾靈頓(David Ellington)憶起在多年前的往事,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時期(大約1925年左右),他在中歐旅行時有一晚因被惡劣天候所誤,便在夜裏迷了路。暴風雨與傷寒逼得大衛不得不隨機找人投宿,這時他來到了一座城堡,應門的人一開始無情地拒絕給他借住,因為他們是一群隱士,不與外人交流,但在大衛的苦求之下,還是給他進門了。
進門不久,大衛便聽到遠方傳來一陣詭異的嚎叫聲…
應門的人帶他去會見城堡的管理者,那位管理者人名叫杰羅姆(Jerome),而城堡裏的人皆稱他「大師」。大師詢問男主角事情經過,可聽了之後卻立馬趕他走,奈何大衛走沒幾步人就不支昏了過去。
醒來後,大衛孤自一人在大廳中徘徊,剛才聽到的那番嚎叫聲依舊聲揚,烈雨也依舊狂瀉不已。這時大衛走近一個窗籠,突然間一個人影從中跑向前來,還伸出手抓住了他。
「救救我! 你跟”他們”不是同夥的吧! 快救我!」
「不是,我叫做大衛 艾靈頓,我是美國人…」
「噓噓噓…我們時間不多了,你靠近我一點,再近一點…」
籠中的那個人對大衛說明他為何會被關在牢裏。他本來開開心心與妻子出門散步,並在樹下休息時接吻,但是有個叫杰諾姆的(指的就是杰諾姆大師)生心妒忌憤而將他囚禁入獄,可是大衛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那人便跟大衛說:「瘋狂就是這麼一會事,他們會把瘋狂裝成一副天真無害的樣子,還裝得像是…像是虔誠又狂熱的宗教信徒! 但這些人根本不是什麼信徒,他們自稱”兄弟”,卻盡是一些社會邊緣份子罷了…所以請你趕緊救救我啊!」就在此時,剛才的大師過來把大衛給支開了。
大衛可是明理人,畢竟他的身份可是位學者呢! 看了牢裏的人這般委曲,於是他便責問大師。大師的回答則是…其實他們不曾監禁過任何一人。大衛愈聽愈覺得奇怪,那麼剛剛跟他說話的人是誰?
大師說:「當我說我們不曾監禁過任何人,我並沒有說謊,因為我們所監禁的,不是人,而是惡魔。沒錯,你剛看到的就是撒旦,就是惡魔本人…」隨後大師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說明給大衛聽。
原來這座城堡是位於德國鄉野Schwarzwald村莊附近,年邁的城堡主人以慈善名義將城堡交給大師及其兄弟們託管,一開始他們只是負責看守葡園,但在本是一片和諧的村莊接連發生怪事後,看著村民一一墮落的大師終於發現了怪事的起因~ 他認定這皆源自一熟悉之者所為~撒旦。
大師說他早看過撒旦無數次,這狡猾的惡魔本尊每次都以不同的化身呈現,穿梭於不同城市,還懂得隱身人群之中。大師說他早清楚撒旦的技倆,並悉知唯有篤信真理方能戰勝惡魔的謊言,而他與兄弟們手中的杖子,便是真理之杖,這世上只有真理之杖可以困住作惡多端的撒旦…
大衛聽了覺得一點可信度也無,終究還是覺得大師才是瘋子。與大師完成談話之後,大師吩咐大衛得立馬回到他的房間,別再去剛那個牢籠,但大衛沒聽他的話。
「那瘋子又騙了你是吧!」
「嗯,他還說你可是惡魔呢!」
「惡魔!? 真是痴人說夢話,說人是惡魔還把人關起來! 不…你該不會相信那瘋子的話吧!?」
這時來了剛才見過的那位應門的人,他把大衛帶進臥房裏,豈料大衛趁人熟睡時再次前往牢房。
這時大衛才注意到牢房只被一支杖子栓住,當下他納悶這樣根本不算上鎖,牢裏的人怎會說被困住,可是牢裏那人一直在求他,跟他說快沒時間了,求大衛趕快放他出來…
沒想到門一開…那個人站在大衛身後,手一舉,施了法,立馬讓大衛趴在地上動彈不得。並且那人走沒幾步,就變出了原型~ 果然是撒旦的形貌,即隨一陣煙霧散逝而去…
杰羅姆大師後來告訴大衛:「孩子我為你感到遺憾,因為你接下來一輩子都會記得這晚,因為你將知道,是誰將這世界給推向了危險。」
萬分愧疚的大衛說他很後悔沒相信大師的話,而且壓根兒沒辦法認出那個人就是惡魔。大師則回應:「那正是人的弱點,也正是惡魔的強項。」
回憶完這段往事之後,大衛說後來他畢其一生都在追捕惡魔,而在他抓到惡魔之前,惡魔已締造了二次世界大戰、韓戰並帶來了足以毀滅這世界的可怕武器。
這時鏡頭轉向一扇門,門被一個杖子栓住。
「你看! 我已抓到了撒旦! 他已被我關在房間裏了! 所以你聽懂了嗎! 這事很重要的! 所以無論如何你都不可以接近那房間! 絕對絕對不可以開門! 而且裏面的惡魔有時會發出哀嚎聲! 但那都是陷阱別信以為真!」
向侍女叮嚀了一番之後,大衛準備出門,出門前再次吩咐:「記得絕對不要開門!」
但在一聲哀嚎後,那侍女…還是去開那房間的門了!
「你能捉住惡魔,但你不能關住惡魔,不信問問杰羅姆大師,問問大衛艾靈頓,他們深知這一恆常不變的道理,縱然是發生在陰陽魔界的這一端…」Rod Sering的旁白開始闡述,故事來到尾聲…
但是故事依舊繼續演繹著,在現實的這一端,在已被陰陽魔界融入的這一端…
後記:此一故事簡單,但是寓意深長。大師與大衛的遭遇,簡單明瞭地為我們解釋了邪惡之狡猾特質以及人性的軟弱,除此之外,我也觀察到一些值得探討之處。
首先,象徵「真理的護衛」的杰羅姆與兄弟們,他們與世隔絕,並且實然襲有傳統基督思想,只是差在他們已懂得去除崇神拜物的意圖。可是這樣的信仰,這樣對於真理的執著,在外人眼裏,在他們的下一代眼裏…而且是個文明的、現代的美國人眼裏,似乎落得盡是無稽之談~ 就是有代溝了! 甚至兩世代所知所見的真理,所思所悟的理性、原則、人權與世界觀…恐怕也難有苟同。而這也就是惡魔見縫插針之處。
後來大衛再次抓到惡魔時,他跟家中的侍女再次叮嚀,可是侍女可聽得懂什麼叫做真理? 她又了解什麼叫做戰爭與毀滅武器嗎? 聽聽惡魔的一句哀嚎,就嚎到她心坎裏讓她為其覺得可憐了! 這又是另一層次的代溝,又是惡魔喜見的狀況。
Rod在開場白介紹大衛艾靈頓時,說他是個學者。大衛一開始也都相當理性,他試著聆聽牢裏人的辯解,試著分析杰諾姆大師的闡述。但也或許大衛正是被他自己的那套理性與認知給誤了!
然後這則故事也讓我聯想到 Hannah Arendt 的著作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極權主義的起源」),只是連我也會這麼覺得:如此精闢、深奧的解析內容,對常人而言是要如何消化理解呢? 想想這故事中的那個”學者”,他也都陷入自己的窠臼中了! 又何況是我們? 等一下!!!! 別忘了…你還有Rod Serling!
回到現實面來思索:到底什麼是邪惡? 什麼叫做惡魔、撒旦? 看看二戰時那般情形,那時所謂的惡邪,所謂的殘忍,早就無法以宗教、神學的角度去界定,甚至找不出個法律條例來定罪,因為人們做出了連聖經故事裏的撒旦都想不到會做的事,人們更締造出了超越法律、超越了犯罪本身的大災難。然而卻也因此,這些殺戮暴行就這樣逃過了常理對於正邪的判定,更因此他們的惡中之惡無法被辨別,它們的邪中之邪被曲解成為正義、生產、與愛國精神…因此餘殘至今的其惡其邪,依然猖狂不已~這可是句句屬實啊!
而別忘了,無論是神職人員、學者還是侍女…不論任何階級、性別、身份,不論聰明與否…當人的常理認知變得如此過時、薄弱的時候,我們生理的、情緒的、非理智的舉動就很容易蹦出來支配我們的行為,特別在複雜又危急的情況下…
所以你所謂的理性,你所謂的信仰,你所知的是非對錯,你所知良善惡邪…是否依舊符合時代潮流的演變? 是否因此縱容了惡,是否被邪所魅? 是否你所知所悟的良善,卻也是惡的一環?
是否我們殊不知自己的世代,早是一個理脫於情,真脫於實的時代? 是否我們的無知,就建立在我們自以為無所不能,又無所不知!?
是啊! 教育很重要,思想也很重要,然而觀看這集後我個人的感受是…多少年的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多少的習題、學歷與論文研究…能這樣教懂我的,終究還是課堂外的書本,還是上一個世紀的影集,還是說錯過就錯過的醒悟…所以你可別錯過了!
S2E6 “Eye of the Beholder” #推 #情人眼裏出西施
很詭異地,故事一開始就是一個頭纏滿繃帶的女子躺在病床上。
「已經晚上了嗎? 今天天氣好嗎? 暖和嗎? 天上有雲嗎? 以前我很喜歡望著天空盯著雲看的,因為雲看久了就會變成你想要它變成的事物,像是人、船…一切你想要它變成的樣子…」女子握著護士的手滔滔不絕地說著…
在他們的對話之中,我們得知307病房住著一位名叫珍妮泰勒的女子,她的臉正在進行手術重建,並且尚未確定何時可以拆掉繃帶,似乎事態還很嚴重,似乎她的臉還得進一步整修…
她提到自小她的長相便總是引來旁人的負面觀感,人們看到她就轉頭或視而不見,甚至有孩子看到她而驚聲連叫。她說她從不奢望自己長得美麗,甚至不求被愛,只是希望人們不會一看到她的臉便如此反應激烈…
至今我們始終不知女主角繃帶下的面容如何,更詭異的是,我們也看不清護士的長相,她的臉要不是在陰影中,就是鏡頭只帶到她的身體。接下來,櫃台值班的另一位護士、還有醫生…都看不到臉,只聽得到聲音。(覺得好像在看好幾年前卡通頻道常播的『雞與牛』哦!)
在醫生的問診之下,我們得知這女子已來就診9次…不,是11次了! 已達規定上限的11次了! 醫生即將為她拆除繃帶, 但是任何的藥物治療,任何再先進的技術,似乎都對她的臉起不了什麼作用。不過醫生認為他們對最近的一次療程頗有自信。
「我覺得自己好像一輩子住在幽暗的洞窟裏~ 紗布就是壁牆,而從下巴的洞口飄連來的風,不是乙醇就是消毒水的味道…」
並且在女子與醫生的爭論之下,我們明白了臉部手術重建若超過規定的11次還是沒效的話,病人便需要送去『安置』,也就是『隔離』、『囚禁』…
「你們到底是什麼人? 這是什麼鬼國家? 到底是哪些人定下了這些法令規定的? 是誰規定違反傳統、異於常人的人就必須被隔離? 國家可不是上帝啊! 國家沒有權利去懲罰天生長得不同的人,沒有權力將醜定義為罪!」泰勒小姐幾近崩潰地呼喊著…
這時值班的護士們打開電視機,一位『領袖』獨自站在台上發表他的演說:
「今晚,我想要來談談所謂的『光榮的無異性』(Glorious Comformity),談談關於這般統一性,會為社會帶來何等的快樂喜悅…」
接下來泰勒即將接受繃帶拆除的手續,在拆除的過程中,泰勒需一一向醫生說明她雙眼所見的光感為何,一開始她說灰灰的,之後變亮了許多,鏡頭也帶我們從繃帶裏看見外面依稀的光點,光點隨著繃帶漸漸增亮,泰勒也覺得她看得到醫生的形影了。
醫生說:「…請您記得,如果手術沒有成功的話,妳還是可以生活得好好的…跟和你一樣的人一起生活…」
結果最後繃帶拆完時,護士嚇一大跳,醫生大聲說:沒改變,一點改變也沒有!!!!
但是這時我看看到泰勒的臉了,她…
她是個相當美麗的女子,她的臉…很好看啊……
可是泰勒還是慌了起來,被醫護人員給架住。而就在電燈打開始我們也看見轉頭過來的醫生…他的臉…
是一張歪曲猙獰、極似豬玀的臉…
一旁的醫護人員也一樣全是這種豬玀臉! 每一個都是,只有泰勒不是。
整個病院裏每一個人都是! 只有泰勒不是!!
泰勒趁亂逃出病房,在走廊我們又看到剛才的電視演說…一臉歪斜的領袖激亢地說著:
「…我們只能追崇唯一目的,唯一的規範,唯一的方式,人只能有唯一一種長相的人,人只能追求唯一一種的道德,唯一一種的標準,唯一一種的政治理念,我們必須消除所有的差異! 因為差異是骯髒汙穢的! 社會中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僅只有唯一的規範,我們更要遵守這唯一的規範! 差異會削弱我們! 變化會毀滅我們! 就是這樣的統一才會讓敵人屈服! 我們必須不惜一切捍衛統一! 」
後來逃不出病院的泰勒來了一個房間,她看到另一個男子…史密斯先生。他是個長相十分英俊的男子。史密斯負責帶領泰勒前往北方的隔離社區…
史密斯試著安撫緊張失措的泰勒:「跟著我們一起生活,很快的妳就會有歸屬感,妳就會感受到愛…而妳必定會受人所愛的…」
稍為鎮定下來的泰勒反問了史密斯一句:「為什麼我們要長成這樣子?」
史密斯說他也不知道,但是古人曾說…情人眼裏出西施…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故事結束。
後記:超級經典啊! 好精緻的一集! 絕對不容錯過! 在我心目中這是完美的一集…在陰陽魔界的境域之中…
此集攝影相當講究~好多光與影的對比,好多極簡的取景角度,好多人物的剪影,並透過醫院病房的環境氛圍烘托得宜,總之就是會用鏡頭畫面來說故事,想必在那年代是相當前衛的。
那個人認為此集的對白也都寫得相當細膩,好多話中話,好多的前後呼應,而且像是臉被繃帶裹住的泰勒,她除了言語沒有其他的表達方式,所以她的用字措詞充滿詩意,也透露了壓迫著她的一番無奈、絕望。此外我還覺得泰勒的說話聲音(被配音的)其實是刻意的誤導…聽起來像是中年婦女…或是老煙槍的聲音啊!
並且此集後面來了個超級大反轉。觀眾一直以為泰勒的臉是畸型醜陋的,可是! 她明明是個大美女! 反倒是病院裏多數人,以及電視上的那個什麼領袖,才是觀眾常理價值中的畸型醜陋啊! 不過這個反轉又意味著什麼呢? 難道我們現實中、平時生活裏所追求的美,所嗤之以鼻的醜陋,不正是建立在一番荒謬的同化意識之下的嗎? 好吧! 假如那位領袖是個長相英俊的男仕,而泰勒才是長得像豬玀的怪胎的話,那麼領袖在台上所說的話,難道不正好反映了我們當今社會價值的趨向嗎?
這集的故事在如此正反曖昧的結構之下,所諷喻的可不僅僅是美醜的基準,所引申的…更不僅僅是當今不包容多元的流行文化:它所抨擊的已涉及極權主義、民族主義、國家機器、意識型態…以及…沒錯…種族歧視…還有…集中營。
這故事俐落地告訴你我什麼叫做同質化,告訴你極權主心的核心意念為何是如此…是如此大違人性,並且荒謬無比。但是群眾的盲從無知之下,或在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媒體的渲染之下,再荒謬也聽來合情合理:在唯一、統一、光榮等字眼的包裝之下,又在骯髒、毀滅等字眼的煽動之下,詞義毋須指擬事實真理,只需音量與情感的演繹,便可收服人心…
還有劇中那段演講到底是在明諷歷史上哪位(或哪些)獨裁者,不少觀眾理應心知肚明。或許所諷謔的那位,未來你還會在陰陽魔看見他的化身,或許你所知的那位…現在正張牙爪舞地在你面前的螢幕裏,大談他的建國宣言、大喊「團結! 救經濟!」
那麼現在,你看得清他那好比豬玀的容顏嗎?
S2E15 “The Invaders“ (Written by Richard Matheson ) #入侵者
故事就發生在一間鄉下小屋,發生在一位婦女身上,特別的是…整集裏演員只有婦女一人且她沒有半句台詞…但還是有Rod Serling的旁白哦! 並且…他還走入了場景當中呢! (p.s. 這是第二季的特色哦! 常會看到Serling先生走入故事情境當中…)
荒涼鄉野的農莊,沒有瓦斯沒有電路,農莊只有婦人一人居住,而她看來手腳勤快,但腦子卻不一定靈光。
平凡的一日她在廚房做做家事,突然一陣低音轟鳴讓她頭痛欲裂。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她覺得樓上好像有什麼怪聲…於是上樓一探究竟…
一個大銀碟,像圓桌般大,中心有球狀突起物,而且會自行移動,這時銀碟下方突然開了個口,並走出一個銀色的鐵傀儡…不,不止一個! 旁邊還有! 她看了嚇得失措,掙扎中拿東西扔那傀儡趕走它們,但她感覺它們還在屋內某處…
此時她在地上撿到一個不明的發亮裝置,只是稍稍摸一下而已她全身就突然長出奇怪的疹子。
一連串她無法解釋的怪事發生著,使她身處恐懼中,而到底是怪傀儡在屋裏追逐她,還是恐懼本身在追逐她呢?
況且婦人手邊的防身物只有火、斧頭與廚具,她要如何對抗這些對她而言完全超乎常理的物體與現象?
後來結局超妙的,不失陰陽魔界的諷喻特性!
後記:就攝影手法與整體的氣氛而言,這集The Invader相當厲害。縱然這集的演員沒有半句台詞,且演的是齣獨角戲,場景更僅設在一間農舍內…但懸疑度還是破表。此外The Invader的敘事方式是獨一無二的:陰陽魔界後來其他故事也沒再模仿這集的形式。
個人覺得從21世紀的角度來欣賞此集的話…也頗有童趣的耶! 拿著小刀小劍的小機器人! 有種格列佛遊記的fu,或似是早期Doctor Who的道具吧! 但事實上故事所敘的是一場入侵與殺戮,本質上是挻暴力的耶!
那麼黑鏡第四季第五集”Metalhead” 也有一些些在向The Invader致敬吧! 像是…Metalhead除了整集刻意以黑白影像呈現之外,小機器人們換成了失控的殺人機器犬,且劇中大部份時間只有女主角一人與機器犬在追逐廝殺,同樣沒有太多對白…甚至婦人的疹子跟黑鏡的機器犬噴發至人體的追蹤粒子,概念上都也有些相似…
S2E17 “Twenty-Two“ #22號 #還有一個空位哦
(Based on an anecdote from : Bennett Cerf‘s “Famous Ghost Stories” )
一位女子突然醒來。她躺在床上,抱著娃娃,神情緊張。床邊鬧鐘的滴答聲異常響亮。她覺得口渴,伸手要拿桌上的水杯,不料手一滑杯子掉向地上碎成一片…她驚得起身…
全身發抖著的她下了床,緩緩地走出病房。在走廊她看到盡頭的電梯門正在關閉,且電梯裏面有個人影,她看了更是緊張,但是就算害怕她還是走向前去。她看到電梯指示燈最後停留在B層(basement=地下室),於是她也坐電梯下到B層去。
電梯門一打開,她走入地下室,轉了個彎來到太平間,太平間的門還在擺動,表示剛有人進去。她注意到門框上方寫著22的編號。
突然間,一位護士過來把門推開,她向那女子說:「 Room for one more honey! (還有一個空位哦! 親愛的!) 」女子聽了後大聲尖叫,並急急忙忙地逃離地下室。
這位女子名叫Liz Powell,是個甚有名氣的舞者,然而現在她卻因身心疲累而暫時入住醫院,不過醫院的環境對她而言並不太舒適,且有件怪事持續發生著。
Liz的主治醫生蠻和氣的,她的經紀人也相當關心她,但是他們都聽不懂Liz所說的地下室、太平間跟護士…到底是怎麼個一回會。Liz說連續六個晚上她都在半夜驚醒,並且隨著一位護士走至地下室的太平間。她堅持她看到的都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但是這在醫生耳裡聽來,似乎都只是有些混肴現實的惡夢罷了。
Liz的醫生甚至想依憑一股權威感來命令她:「我說那都只是夢,那就都只是夢! 」並且醫生強調Liz所述的事情經過…無論順序內容未免都太一致了! 像是每晚都摔水杯,每晚都跟著電梯中的人影下樓,每晚都看到太平間門口出現一位護士跟她說同樣的一句話。所以醫生絕不相信Liz說的是每晚確實發生的事。
然而這都無法消除Liz的焦慮與困惑…
醫生還試著指示Liz,叫她今晚半夜醒來時,千萬不要去動床邊的水杯,如此她才能用意識力控制夢境,不再陷入夢魘之中。
到了半夜…Liz真的又被床邊的時鐘吵醒了! 她的手又伸向了水杯,但一瞬間她停了下來,改拿根煙來抽。不料當她要把打火機放回床邊時…手不小心碰到水杯,所以杯子又掉到地上了!
腳步聲來了! 一樣來自走道。於是她又緩步走出病房。同樣站在門邊的走道上,她看見前方盡頭的電梯門開著~ 這次清楚看到一位護士在電梯裏面。電梯很快關上,樓層指示燈最後停在B樓。Liz既害怕又掙扎,無法控制自己不走向前。她還是搭了電梯來到B層。一樣的走道,一樣的轉彎,一樣的太平間,一樣門上標示著22號。
一樣的護士來應門,一樣對她說~ Room for one more honey!
翌日Liz驚恐到需要接受鎮定劑注射…而她的醫生為她處理後,看了看病歷表,想到了一件事…一件非常詭異的事:22號。如果她只是夢到去太平間的話,那她怎知道太平間的編號是22號呢?
出院後,打扮亮麗的Liz正在機場櫃台買票。一切本來都沒有問題…直到她聽到她要搭的飛機編號為22號。突然間…她愣住了!
並且,她也發現牆上的時鐘滴答聲忽然變得格外響亮,不止如此,她覺得莫名口渴,亦有些恍惚~就像半夢半醒一樣地恍惚…她甚至撞到了一個拿花瓶的人,瓶子碎了滿地。
前往機艙門時…她看到門旁站著的空姐~長相就跟太平間的護士一樣! Room for one more honey! 她說了一模一樣的話!!!
Liz嚇得又跑又爬地逃離那架飛機。機艙門關閉,飛機起飛,Liz留在登機口那邊。
前往攙扶Liz的地勤人員搞不懂發生什麼事,而Liz只是反覆唸著:這不是夢! 這不是夢!
突然間…剛才那架飛機,在起飛後不久便在空中爆炸!
故事結束。
後記:預感,這集所談的就是人的預感。預感許多時候是超乎常理可及的,預感總以一套神秘難測的方式運行著…
應該不能說是鬼故事,但情境與敘述方面都蠻…蠻毛的! 看第一次時會怕耶! 特別是太平間門後面的長廊~看起來無限地長啊! 而且鏡頭每次都稍稍帶到而已。
此集內容改編自1944年Famous Ghost Stories系列之中的其中一則故事,並且這則故事本身又取材自1906年的”The Bus-Conductor” ,由 E. F. Benson所撰 (資料來源 Wikipedia),然而上述兩個故事裏面的主角都是男性,直到了陰陽魔界主角性別才改成女生。
說到性別的話,我覺得女主Liz的造型很像瑪麗蓮夢露,就可能那個年代很多女星都是這種裝扮吧! 不過瑪麗蓮夢露也是長年飽受精神問題所困耶! 同時我也認為這一集有一些些在影射當年的女性地位,像是身為男性的醫生與經紀人根本都不聆聽Liz的話,他們只是威權感爆棚~ 就一眛地搪塞口語上的關心,並強迫Liz順從於他們。
但是故事的結果很玄啊! 如果Liz當初聽命於醫生與經紀人所說,而不相信自己的直覺與經歷…那麼她早就命喪黃泉了! 看一看我也覺得…自己與身邊朋友都有些類似的經歷吧! 當然程度上差多了。真的! 人的直覺或預感有時很靈的! 所以不要輕忽任何科學、醫學、邏輯或常理無法解釋的事情…但也不要太迷信,不要相信怪力亂神,總之請大家要記得…
有些事情啊! 只是現今的科學、醫學及人類心智未及,所以未來有一天人類說不定都會找到解釋方式,說不定未來的科技就能處理現今看來詭異無理的”超自然現象”…
而在那天到來之前,這些難以解釋的現象,就會先安然地待在陰陽魔界的一隅~ 就在真與幻之間的灰色地帶…所以當你誤闖這灰色地帶時,別慌,別急著否定,也別急著確定什麼…留意你的預感…相信你的直覺…
S2E18 “The Odyssey of Flight 33” #33號班機的奇航
Global 33,從紐約飛往倫敦,但是這班客機真正的目的地會是何方呢?
Global 33正在天空上飛行著。駕駛艙裏的機長、副機長與幾位隨行人員忙著操縱飛行所需的一切程序。
突然間,機長說他感受到一種不明的異象,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受,就好像是…好像飛行速度突然加快了,可是如果有氣流機身會有搖晃,但沒有搖晃,並且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加速的指令。這時儀表顯示他們所處的氣流是前所未有的快速~簡直會把機翼給撕掉的程度,同時他們完全無法跟氣象機與任何塔台連繫。
與機組人員一同見證這怪事的空姐Jane相當擔憂,知道飛機目前處於極度危險中,但她人還算冷靜,告知同事所見怪事後繼續服務乘客。乘客中有一位前空軍也感受到飛機正異常加速中,其他乘客則依然談笑風聲。
接下來飛機突然搖了一下,雖沒造成大礙,但機長說這不像一般亂流,而是一股衝擊波…他們好像穿過了”音障“,機組人員甚至看到機外閃了一道光…
無線電依舊失靈,機長打算靠肉眼手動行駛,但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確定自己的位置。除了耗油量可以掌握,其他一切全是未知數。
以手動駕駛穿過一層雲之後,他們看到曼哈頓島…但是…沒有建築物,一棟也沒有。
接下來他們看到窗外一片叢林,而且…而且還有…
恐龍!!!
現在他們看得見陸上,認得出紐約與其他地方,認得出陸地島嶼的形狀…但這些地方不是他們所知的地方…機長認為目前唯一可解釋的,就是他們不只穿越了音障,還穿越了時空…回到過去。由於油量有限,所以機長決定再讓飛機加速衝一次,看能不能再次跨越時空。這方法奏效了! 他們看到曼哈頓了! 有大樓有街道的曼哈頓了! 可是…
可是…
當他們終於連絡上塔台時…塔台的一方聽不懂什麼叫噴射客機,還有什麼叫做雷達,而且對方說到CAA民航管理局…這是很久以前的稱號了!
這時副駕看到窗外…紐約世界博覽會的建物…1939年!
機長決定要讓乘客知道發生什麼事…因為他們有權知道。
於是他拿起話筒,啟動廣播系統…
後記:這集很宅很喜歡,很多飛行程序的術語(聽說在那時代是很精準的模擬),並且很多細節都有帶到~包括一般發生在飛機上的大小事。個人喜歡這種敘事方式,一開始就在過程中,並且沒有確切的結局,一整集所演繹的就是讓觀眾隨同劇中角色們一同經歷一個過程、一起納悶、一起解惑,再一同試著處理危機。
一開始機長與機組人員都各顯神通~ 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設法釐清飛機所發生的狀況,但是他們飛入的是時與空緊纏又扭曲的域境吧! 因此現有科技與資源是無法招架的。然而機長還是依循理性的方式確定了所處的狀況~至少他們知道座標,他們知道問題是出在時間,於是他們接受了這狀況,再針對情況做出應對措施。
本來喜歡這集純粹因為恐龍很可愛哈哈哈! 後來發現某些YT播客也有提到那隻恐龍,算是陰陽魔界中難得卡哇伊的一面嘍! 聽說製作費因此也燒了很多錢啦!
如果讀者有在關心一些飛航方面的奇聞異事的話…會覺得這集的內容不算陌生。好像我們從小就聽說不少類似的故事,像是消失且找不到一丁點機身殘骸的失事事件,或者消失多年的飛機突然出現並降落,當然唬爛的內容比較多啦! 個人是覺得如果時光穿越是可行之事的話…那麼穿越時空的人都在哪呢? 不不不,這是史蒂芬霍金的說法啦! 那麼身為濁水溪的史蒂芬柯瑞我的話,我沒有這種問題! 嘿嘿,我覺得假設時光穿越是可行的,那麼來自未來的人必會組成一隊”時空國際警察”之類的組織~就像時間的交警吧! 這些交警會負責維持時間交通的秩序,並且得要處理誤闖時空的人啦!
S2E25 “The Silence” #沉默者
上流俱樂部的年輕成員Jamie Tennyson,多話,喋喋不休,永無止息。他說話聲音令人厭煩,他高談闊論的愛現嘴臉令人唾棄,更甚的他的話語既瑣碎又毫無重點。
俱樂部的資深成員Taylor已經快受不了了,偏偏他無權趕走Jamie Tennyson,所以Taylor想出了一個技倆…一個有些卑鄙的技倆,他跟年輕氣盛的Tennyson打賭,賭Tennyson可以一整年不說半句話,做得到的話將獲得50萬元的賭注。 缺錢的Tennyson決定接受。
Taylor在家中製作了一間臨時住處,像是個溫室,而房內佈有各種監控系統,好確認Tennyson在一年的暫居時限內不會說出半句話。Tennyson必須一直住在這間溫室,再由Taylor提供他飲食。這一年間Taylor不斷觀察,卻是愈看愈受不了,因為Tennyson還真的一句話也不說。於是狡猾的Taylor用盡各種方式來剌激他、侮辱他、挑剝Tennyson與他妻子之間的關係,看來Taylor想藉此逼Tennyson喊出個什麼…
一年過後…
Tennyson做到了! 他真的在一年內沒說過半句話。而這簡直把Taylor給逼瘋了。
然而俱樂部其他成員對於Taylor剌激Tennyson的下流手段相當不以為然,甚至Taylor根本就沒有50萬美元來支付給Tennyson,因為他一開始根本不相信Tennyson做得到。這場賭局反而是讓Taylor受盡了唾棄……嗎?
結局自己看! 收尾收得相當精妙~
後記:簡單一個故事,就道明了人之本性,還有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競爭關係。這集中老夫Taylor和年輕的Tennyson都不是好東西,而故事有趣之處在於…是這兩個半斤八兩的小人杠上了! 就不是一般故事所見的正對邪、善對惡、君子對小人的關係。
那看IMDB說這集算是陰陽魔界中少有的”無科幻奇幻元素”故事,不知其他有哪幾集也一樣沒科幻奇幻元素的。同時IMDB也提到此集的概念是源自契訶夫( Anton Chekhov) 的短篇故事 “The Bet”,嗯嗯有空要來看看。
S2E28 “Will the Real Martian Please Stand Up?” #真正的火星人請起立
又不一樣了哦! 這次要來大玩推理遊戲~
大雪紛飛的夜晚,空中傳來奇怪的引擎聲,隨後似乎有什麼不明飛行物體墜入了池塘,巡邏的兩位警官不打算探究,畢竟天氣狀況可不允許,但是其中一位警官發現池塘旁邊一路到附近餐館佈有可疑的腳印,推測得知有人爬出了池塘並走向餐館。
餐館旁停了一台巴士,這台巴士因為前方封路所以不得不先暫時停駛,只待維修人員告知警方狀況解除才可通行。然而封路的主因是路線必經的大橋在大雪摧殘下變得脆弱危險,無法承受車輛的載重量。
餐館內的顧客都是來自巴士:司機一人,乘客六人。可是警官數了一數~ 餐館內顧客人數一共八人,意指除了司機外多了一個人。並且…所有人都說自己是巴士的乘客。這表示其中有一個人在說謊。司機非常確定自己只載了六個人,同時餐館老闆說除了巴士下來的這幫人以外 ,根本沒有看到其他散客進門。
看看這些顧客,每個人的長相都不同,性格都不同,態度也不同,大家對彼此也沒啥特別的印象,根本無法查證誰是那位”多出來的人”~也就是從池塘爬出來的人,也就是很有可能是…外星人。當然店裏的人聽了都難以置信,什麼外星人啊!
有些顧客開始回想,回想剛才什麼情況下會有人突然混進來,有的則提議至少夫妻情侶檔都可以排除,但在場的老夫老妻卻也開始對彼此的身份起疑。
其中一個瘋瘋的老人還說:「這好科幻啊! 就像Ray Bradbury的小說一樣!」
突然間,電唱機自動奏起音樂來了,電燈也一閃一滅的。警官覺得事態不妙,堅持禁止店內所有人離開。顧客們試著再做更進一步的推理,卻也在過程中起了爭執磨擦,搞得大家愈來愈困惑,而且電壓不穩、電唱機故障就算了,怎麼接下來連餐桌上的糖罐還會自己爆開!?
但就在此刻,餐館電話響起,維修人員打來向警官報告~ 說橋沒問題了,於是巴士準備啟程,開車前司機仔數過人頭:現在巴士坐了7人。
鏡頭轉到餐館外,一個熟悉的人影走入了餐館。餐館老闆看到那人愣了一下。
「你剛沒上車嗎?」
「上車了,但橋斷了,警車和巴士都摔入河裡了,無人生還…除了我。」
「可是,你怎麼身上都沒濕?」
「濕? 什麼是濕? 」
「什麼是濕!? 你掉入河裏了怎麼可能身上衣服都是乾的?」
「幻象,因為一切都是幻象罷了! 就像電唱機,電話聲,還有電燈…」
但是故事還沒結束。這位剛才混入巴士乘客裏的外星人,說明自己是來自火星的先遣部隊,他負責先來探路,並且隨後他的同伴就會登陸,因為不久的將來…火星打算殖民地球。
「我同意你的說法,這裏是挻適合殖民的…看來我們金星人和你們火星人可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只是我們早了你們一步,而且你的同伴們來不了地球了,他們已經被我們金星人給攔截了!」老闆發笑地對那客人說著。
後記:讚啦! 痛快的好故事,最後的翻轉好精彩。看過這集後個人有種奇特的感想,那就是…可能我們自小受國民教育所制約,又受形式固定的考試題目所影響,所以像這集所出的推理應用題,我們就只會像膝射反應一樣來作答,使得所探求的答案相當有限,就像想像力被上了大鎖一般吧! 更甚的是,我們也都會以為是題目在主宰答案,而不相信答案都可以反倒過來打破題目的框架…並且根據此集的故事內容看來,找不出答案的人都等著被殖民呢!!! 好諷剌!
那麼現在你知道了! 知道該如何舉一反三了吧!? 其實舉一反三也還不夠,舉一反三十都可以的! 要懂得開岔路啦! 總之來陰陽魔界弄流連一下一切就會豁然開朗啦!
此外,有別於一般教科書本,在科幻小說或文學作品的領域,類似的敘述詭計或推理習題相當的多,多多閱讀這方面的故事,都會有助於思考甚至是大腦反應的訓練。覺得這集或類似的故事還蠻適合青少年族群的,就總比每次都猜得到犯人是誰的制式內容好吧!?
所以一開始我們站在警官的角度,要查那個從池塘爬出的腳印是誰的,而那個腳印大可推斷是個外星人。只是,到此我們都會以為外星人就只有池塘爬出的那一個,因而忽略了另一種不違邏輯的可能性! 那就是多出來的是外星人,沒多出來的之中也可能有外星人! 甚至還可能是來自不同星球的外星人! 你看! 最後連外星人自己都被反將了一軍呢!
S2E29 “The Obsolete Man” #強推 #無用罪人
以下直接簡譯Rod Serling為此集所撰的前言,因為除了Serling先生本人之外,不會有人寫得出更好的介紹了!
『堅持走進這間房間的人,後果請自行負責,因為這房間將帶你前往未來~ 不是即將發生的未來,而是大有可能發生的未來。而這未來所見的並不是個新世界,它基本上只是舊世界的延續,且它只是精準複印出每一位曾經踐踏人類歷史的獨裁者的步伐。不過,這些步伐是會進步的,技術也是會提升的,手法只會更加純熟…為求扼殺人類的自由。縱使如此,史上每一遵循此道的極權政府,必定信奉相同的一大準則,那就是:邏輯即是敵人,真理即是威脅。』
走進這間房間,卡夫卡的氛圍可濃得發黑,而比我們早一步踏進房裏的,是這位Wordsworth先生,這是他的聽證會,因為他被指控一項罪行,罪名是”obsolete”~ 無用之者。政府認為他該被淘汰,不該存在。此時Wordsworth需在庭上為自己罪行辨解:他堅持自己無罪,且並非無用。
Wordsworth是一位圖書館員,可是法官解釋這個世界書本已不存在~ 因文字被視為無機之物,書本更被視為毒品而全被政府銷毀~ 所以圖書館已不存在,圖書館員更不該存在。並且法官說政府已證實了上帝並不存在,所以神職人員一樣都不該存在。
然而Wordsworth依舊強調圖書館員是他的職業,還是他的專業,他也堅持相信上帝的存在,他更相信人人平等,所以這世間根本沒有人該被視作無用之者。他說他更情願換得一死,好在死前大聲吶喊出自己的思想,讓思想在死後也能延續下去…
法官認定他罪該萬死,於是在陪審團的認同下,Wordsworth被處以死刑,行刑時間為48小時後。然而特別的是…在這國家死刑犯是可以自行決定執刑方式、時間與地點,並提出相關請求。Wordsworth欣然接受判決,也提出了他所選擇的執刑方式,以及連帶的一些的要求。
Wordsworth的條件如下:他要先讓執刑的方式保密~ 唯在執刑的一刻,其他人才會知道行刑方式究竟為何,並且Wordsworth要求他的執刑過程…要全程電視直播~ 地點就選在他的住所,時間則定為午夜零時。法官聽到要電視直播還頗興奮,並答應了Wordsworth全部的請求。
在執刑時間約莫一小時之前,Wordsworth邀請他的法官前來他的住所。然而法官一到訪Wordsworth家便解釋他接受這邀請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證明政府對所有一切都是無所畏懼的。但Wordsworth聽了覺得可笑,因為政府怎需費心證明對一個無用的圖書館員無所懼怕?
「法官您會應邀前來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我不符合你們的公式規則,或者說在你們的規範下,我正意味著偏差。你的政府將什麼事都分門別類啊! 你們掌有大權,我們才是弱勢,你們能夠主宰,我們只能服從…不過事情變得不對勁了不是嗎? 我這偏差值出現了! 因為我再怎樣,就是和你們不一樣…」
「你哪裏不一樣了? 都一樣! 因為你不過是個人生一點意義也沒有的可悲傢伙,雖然你現在還懂得要苟且偷生,但等一下執刑時生命剩沒幾分幾秒…到時看看是你這圖書館員強大還是政府強大!」法官激動地反駁Wordsworth。
這時我們看到Wordsworth屋裏安裝了一組特殊的器材裝置,稍早由其他執法人員上門組裝,原來這裝置是是實況轉播的攝影系統,並有遠端監控的功能。
法官看見裝置的燈一亮,便對著鏡頭闡述他的”台詞”~ 大談執法行刑的成效。
「看來你沒從歷史中學得半點教訓! 」Wordsworth聽了後對法官說。
「不,歷史可教了我們許多呢!」
「希特勒嗎?」
「對,還有史達林,不過他們都失敗了。他們失敗不是因為做過頭了,而是做的還不夠! 他們留下太多異議份子與老弱殘兵。現在我們政府要把這些殘敗之者全給淘汰 ,包括你這無用的圖書館員在內,通通都要剷除!」
隨後法官在一番冷嘲熱諷之後,打算就此結束這段拜訪,但就在走至大門時Wordsworth叫住了他,並且繼續說明今日邀請他來的原因…
「你不好奇我選擇了什麼樣的行刑方式嗎? 是這樣的,半小時後這房子會有一個炸彈被引爆。」
就在這時,法官發現…門被鎖住了!
Wordsworth轉頭對著鏡頭說:「你們好奇嗎?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半小時內會被炸死,那麼那個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說,這都會因人而異。像我呢,我就會靜靜坐下來,讀讀聖經,這本聖經我藏了二十年,它會讓我被判死刑卻也是我手邊最有價值的財產,所以我要來好好讀讀它,直到生命結束一刻。法官大人你呢? 你要怎麼渡過生命的最後一刻呢? 別忘了看鏡頭啊! 」
法官慌了,他試著開門還大喊救命但無人回應,接下來他嗆Wordsworth說他們等一下就會前來搶救了。
「”他們”? 你指的是政府嗎? 我看”他們”只會袖手旁觀吧! “他們”可不想錯過這場好戲啊! 況且為了救區區一名政府官員,值得費心破門而入嗎? 這有損政府的身價吧!! 你說你想讓全國看一個圖書館員死? 那也讓全國看看一個政府官員怎麼死吧! 看著鏡頭吧! 讓全國都看清楚你所謂政府的力量,政府的韌性,政府的勇氣!」
「那麼我們走著瞧吧! 」法官冷冷回應Wordsworth,並安靜地坐了下來。Wordsworth開始朗誦聖經,但法官愈聽愈是緊張…
時間倒數著…午夜將至…
結局到底如何? 請自己看,要自己體會哦!
這時再請Rod Serling先生出來做個總結…
“Any state, any entity, any ideology which fails to recognize the worth, the dignity, the rights of Man…that state is obsolete.”
任何國家 ~或者任何體制、任何的意識型態~
倘若無視人之價值、尊嚴、與權利,那麼這國家便是一無是處的。
把這段話牢記在心中。
因為我們即將步向的未來,那世界一點也不新。
後記(sorry有點長):非常強烈的一集,與其說是批判政治,倒不如說是傳承知識、智慧與思想的結晶。這才是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的真面目,它存在於時空與時空之間,歷史與歷史之間,文字與文字之間,人與人之間,黑暗與光明之間,夢與實之間,以及真理與謊言之間。就看你身處於中時,面向的是哪一方。
此集的場景設計相當極簡,一開始是什麼佈景也無的灰暗空間,一個奇高無比的講台上站著法官,一個奇長無比的桌子盡頭站著一個犯人。是啊比例都不對,好不真實好虛假,就像在夢裏一般,就像極權主義一般。那如果讀過一些Franz Kafka(卡夫卡)的故事的話,這種場景不會覺得太陌生突兀。不過能拍得如此鮮明俐落,陰陽魔界真是厲害。
說到圖書館員,在Reddit的相關討論中看到有人說之前古巴極權逮捕了很多圖書館員,幸運的則逃至他國繼續其母職。那劇中的主人翁Wordsworth~其實取這姓氏很有意思,必是向英國名詩人William Wordsworth華茲渥斯致敬,並且words+worth又有”文字有價值”的意義,這在故事一開始時法官的台詞裏也做了點沿用,他提到政府不認為文字有價值,文字只是空氣、塵土一般的存在。當然這故事證實了政府的觀點並不正確,也證實了這樣的政府才該被淘汰。
這集的故事真的就是教科書等級的反極權思想大全,且內容一點也不含糊,超一針見血的! 此集也提醒了觀眾們知識的重要性,邏輯、真理、知識、思想、自我的確立,思想與謀略,文字的靈活運用,情境的置換與掌控,信念堅定的不服從…全是任何極權體制都怕的事。
不過,這幾天看過許多相關的心得與評論。有人說這集是在諷剌某大國的現任總統,有人說是在影射上一任總統,有人拿這集來批判賢君,有人拿這集來譴責暴君。唉人類啊! 沒有知識也製造混亂,擁有知識,也只會拿知識來製造混亂。Serling先生看了會很心寒吧…
所以在此個人的感想是…我們不該拿這些知識、思想或者故事敘述,去批評、抹黑一個特定的獨裁者,或去針對一位特定的政客,或去影射某一特定的黨派,或去比喻某種特定的政治理念。要質疑就得去質疑全部的、各種不同的政治結構與社會型態;你還得不懈地,甚至狡滑地、俐落地去觀察所有新生的體制,所有打倒極權的民主法治…
那我不是基督教徒,倒也不是什麼無神論者,在看這集時…看著Wordsworth讀著聖經句段時,是可以認同這個角色的信念,以及他對聖經所做的詮釋,因為他不是無腦的狂熱信徒~那本質上會跟劇中的法官雷同。不過換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不同書來讀。之前本誌也記述過關於天主教的電影『群魔』The Devils,同樣我也不是天主教徒,卻都從這些宗教相關的劇作中領悟到許多關於極權主義與政治腐敗的殘酷面。
微妙的是,陰陽魔界這一集算是預知了未來~ 我們現在,不是嗎? 然而若留意Serling以及其(據說是)師父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作品的話,你會覺得…如果人類始終是這麼野蠻,人性始終脫離不了貪婪、殺戮與權慾的牽制,那無論是處於什麼世代,未來會如何都不會太難預測。是的,想想一開始法官說到的滅書計畫,就會想到Bradbury的名作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此書於1951年發行,看過的人一定一定會覺得陰陽魔界不少點子似曾相識,個人覺得後來第三、四季一些集數都還頗有Bradbury的影子啊! 查查編劇怎麼都還是Serling啊!? 其實啊…這就留給書迷們去聊了,聽說他們的師徒後來還是決裂了(或是自然散掉吧),也聽說一開始是Bradbury帶Serling進入科幻寫作的領域的…總之都是聽說的,是真是假…在陰陽魔界的這一端應該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吧!
像我們第一季提到的S1E22 “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S2E6 “Eye of the Beholder” ,還有之後第三季的To Serve Man,第四季的S4E4 “He’s Alive“,S4E16”On Thursday We Leave for Home“…連同現在談的“The Obsolete Man“…這些除了是陰陽魔界經典中的經典,也都是很棒很棒的思想教材。學校才不會教你這麼多,也不會懂得把故事說得這麼完整。蠻建議年輕讀者參考一下這幾集,也希望Jordan Peele(金獎大導阿皮啦!)的重啟版陰陽魔界系列,千萬別忘了這幾集啊~ 因為都太太太合乎時事了!
覺得Serling先生的”震撼教育”不夠過癮嗎? 試試師父Bradbury的The Illustrated Man (1951) 系列…到第三篇就已經腦炸半邊天了! 阿皮應該來拍這套的啦! 就像J. G. Ballard說過的:「完美的小說並不存在,完美的短篇故事則肯定存在…像是Ray Bradbury,而且他寫過的完美短篇故事可不止一篇呢!」 我想這點Serling先生一定也頗能苟同的。個人覺得Serling的完美和Bradbury的完美終究是不同境界的…看來陰陽魔界還只是個小區,小區之外還有更大的領域等著你探索哦!
學海無涯~ 不只是因為知識種類繁多;學習不可停卻,知識必須無邊無垠地無限擴張、無盡傳承下去,有一大原因是人性的荒謬殘酷,絕 無 極 限,所以得不時提煉”血清”~知識、”抗體”~智慧、”解藥”~思想…還有訓練醫者藥師。奈何學習在教育制度的規範下成為了一種變相的長期奴役…在這一無是處的體制之下…
或許吧! 當你領悟到這些道理時,表示已有人即將把知識傳承至你手中,又或者…你只是不慎落進了一個不明地帶…誤闖了陰陽魔界的一隅…
無論結果怎樣,都把你的雙手攤開,雙眼睜亮,看看所知所悟是否已握在手上,看看眼前所見…是真? 是幻? 是否正是你所屬的一方…
最後…請謹記…
~我們不會終止夢魘,我們只會解釋夢魘ー因為這裡是陰陽魔界~ “We will not end the nightmare, we’ll only explain it—because this is the Twilight Zone.”
(本系列上集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影集資訊:
片名:The Twilight Zone
播出年間:1959~1964,共五季;
片名中譯:陰陽魔界 (源自 1985 重拍版,華視有播過)
創始人:Rod Serl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wilight_Zone_(1959_TV_series)
List of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episodes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1)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2)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3)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4)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5)
p.s. 本文圖像來源:自行截圖、google搜圖、tumblr搜圖。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歡迎再回來哦! 本誌專文篇篇紮實用心,腦燒屁屁
本文下集: With the key of imagination: 陰陽魔界到此一遊
※ 本誌的「陰陽魔界」介紹系列允許合理且有風度的非商業性轉貼及部份引用,引用時請附上來源出處~https://anexcursion.wordpress.com、Anexcursion都可以,不必加超連結沒關係,並勿對原文做無謂的曲解與濫用。詳情請至本誌Discla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