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weiße Band,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完美的電影。

以下只提供一些零星的筆記…

 

由於「意識型態變態指南」一片之中似乎沒有提到白色緞帶,覺得有些可惜,因此在看完變態指南之後便重看了本片。以下整理出一些十分簡單心得就好:

 

你不需從Salo的吃屎撒尿這些很反常的行為來了解權力的空洞,只需從白色緞帶中這些牧師、醫師等等權貴對待自己小孩與婦人的態度就知道~ 為什麼一些小孩常犯的芝麻小事,父權的主導者就要用如此不成比例,如此假裝莊嚴、面帶恐嚇、繁瑣又具強烈儀式性的說道來責罵、羞辱區區一個小孩子? 並且利用同樣的手法來剝屑、誣告弱者(女性、弱智、窮人、僕人…),甚至濫用權力到性侵亂倫的地步。

…這是一個只有透過被言談措詞、宗教、倫理與經濟所包裝的權威來帶頭來決定一切的環境,因此它是個並沒有平等與正義的社會,並且一切從家中的飯桌開始,而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世代之間的以暴制暴並相互仿習。或許這就是意識型態的運作宗旨,從包裝、執行、濫用再被反制、再於以暴制暴中演化,也就是空虛的東西層層相扣地抹滅事實與公理,就算是多小的事件真相,也像捏死螞蟻一樣輕易奪去。納粹、法西斯…都是在如此的暴力循環中興起。

 

(劇透)我相信片中一開始害醫生墜馬的犯人都是那群小孩沒錯,動機可能是: 他們都知道醫生對他自己的女兒做了什麼事,所以孩子們其實是想要幫忙同伴脫困,當然是否真是如此導演沒有交代啦。孩童們的集體犯罪是種vigilante的模式,很原始也很具殺傷力,但這樣的動機與行為,在那群孩子生長的環境中,根本無法被視為正義,也得不到正確、符合事實的教導與勸說,因為正當性都只是透過一些空洞的宗教儀式、措詞道理還有父權的武斷決定來成立的。

當然本片的重點就是當牧師父親明明已知是誰犯案的,也因而感到痛心,卻還是以他自己的權威與語態,恐嚇正試法推測出真相的老師;他只需輕易地指出老師都30而立了還沒結婚所以是變態,才會想出兒童集體犯案的事情。至於它如何反映兩次的大戰與納粹的興起,應該就不用多談了~ 從扭曲的家庭教育所使用的白色緞帶,發展成德國假借教育與救贖而強迫猶太人帶上的星號標記…女兒把父親寵愛的鳥兒儀式性地以剪刀釘死陳列,也是影射納粹的標記。

 

說到這個,意識型態變態指南有分析一些納粹的洗腦電影,真的很機八,旨在輕鬆地優雅地透過意識型態(包裝、濫用…以暴制暴等等剛提過的手法),營造出那種排外的態度,就像是人看到腐爛物與排泄物一樣地作噁。還有史達林的片子,兒女情長~因為德國的入侵而分開,因為史達林而又找回了彼此,沒有史達林就沒有愛情,靠,塚花冥狗也拍出不少類似的片子,不稀奇。不過變態指南拿這種政治片與鐵達尼相比,還真的蠻噱的。

至於宗教的話,宗教可與意識型態畫上等號嗎? 這問題太粗糙,光宗教為何、意識型態為何…定義為何都很難說,且固然還要看傳教的方式,我想這在Fanny and Alexander裏面也有十分深入的剖析。但就像老紀Zizek說的,基本教義派的可怕在於他們認為有特定的人選是可以直接代表上帝或阿拉真神,因而可以以”聖戰”名義來進行無意義的屠殺,而事實上宗教信仰並不是這樣子運行的。回想: 我遇過很腦殘的牧師,但也認識各種十分明理的基督徒,最後是覺得底線就是覺得能把信仰與盲從分清楚就好~

 

(完)


提供Roger Ebert的滿分評論: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the-white-ribbon-2010

圖片來源:

http://www.awardsdaily.com/blog/2009/08/the-white-ribbon-wins-fipresci-best-film-of-the-year/

http://www.dvdbeaver.com/film3/blu-ray_reviews51/white_ribbon_blu-ray.htm

電影資料:

Das weiße Band,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英譯: The White Ribbon 中譯: 白色緞帶。dir. Michael Haneke Year: 2009

http://www.imdb.com/title/tt1149362/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White_Ribbon